提問:
1.老師,您目前對我們所展現的慈悲性,與您人性習氣中的重情義有關係嗎?您說您的使命是還原真理,不負責住世講法,那為什麼會對我們如此慈悲?
為什麼在歷史中其他覺者身上,沒有看到像您一樣的慈悲?是他們沒有證入慈悲性,還是因為人格中的冷漠孤僻,或者僅僅因為沒有被記載?
2.還有,我看到有的師兄學法方式是繪圖,且將多篇文章重新切割組合。例如關於寬恕,把每篇文章中關於寬恕的部分抽取出來,重新組合成一篇文章。
我總覺得,畫圖和重新組合這種學法方式有問題,因為相當於把老師文章後的完整境界給破壞了,把法義的高度降低到人性的理解範疇內。
請老師開示,謝謝老師。
答:第一,我不慈悲,或者說,我的人性中不具備慈悲的特質,更進一步說,人類的身心意識中,絕無可能誕生慈悲這種狀態,是構成「人格」之我的人性因素消亡,導致覺知「靈性」的昇華,從而折射出「祂」的生命性質,那就是慈悲,慈悲的呈現,絕非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就好像,陰晴圓缺,並非是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而是「祂」越來越逼近我的人類身心,現實的人格越來越淡化,靈性的平等寬恕,與純潔之愛成為三界內生命的主體,生命折射出,「祂」亙古不變的慈悲性,慈悲是究竟的靈性,唯有究竟的無為空性,可以承載一切生滅緣起,而不為之改變,不為之動搖,因此,慈悲又具有普照萬物、滲透一切、周遍宇宙的智慧性,慈悲性是智慧性的根本,也就是容納度,智慧性是慈悲性的表現,因為清淨接納,而洞徹毫釐。
第二,我是「祂」在人間的記憶,在記憶甦醒的過程中,「祂」的性質與品質就會逐漸在人間表現出來,表現的過程就是解脫的道路,道路的展現標準、方向、次第、細節,就是真理——指向實相的道路,揭示實相的智慧,就是真理;當我徹底還原了「祂」的面目,「我」就不復存在了,覺與所覺熄滅,就是佛法智慧再一次於人間輝煌的時刻;因此,我不是來度人的,因為,只有真理可以度人解脫,沒有任何具有形體的人,有度人的能力;因為歸根結底,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可以被救度,所謂的度人,不過是宣揚真理,讓人類依據真理修行本心,從生死的夢境中甦醒而已;這也就是,「實無一人得度」的真實含義,生命的實相是,眾生本性即佛,只是沉睡於夢中,佛性不會因為夢境而改變,卻會因為夢境而沉淪,喚醒夢境,甦醒之時,夢境從未發生過,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清淨隨順,寂靜涅槃,就是本來面目。
第三,我不是對你們這麼慈悲,現在的我,無法不慈悲,因為,慈悲已經開始取代了,心識意識的「我」,哪怕是面對魔鬼,我內心一樣柔軟溫暖,沒有怨言,雖然解釋歸解釋,可是內心沒有絲毫嗔怒,就好像你撣去身上的灰塵,內心不會有絲毫憤怒,也不會有額外的慈愛情感;無論面對逆境順緣,都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這個改變,我也很震驚,因為對於慈悲我很陌生,但是,靈性的愛與寬恕,距離慈悲很接近,是虛空與冰塊折射出的光線的關係;光線本身是虛空性的,只因存在而折射出光線,虛空的無生清淨,才是光線的本來面目;因此,當你的生命本質從人體身心中抽離,成為靈性光線的時候,虛空的慈悲性,就會從光線之中呈現出來,那是人類的心意自我感受,所無法理解的內涵,慈悲體現在人間,就是內心沒有仇恨與怨恨,沒有絲毫情緒的掛礙;溫暖,安寧,平等,包容,寬恕,接納,這不是人類的自我意識,可以塑造的境界,而是,脫離人類生命境界,「祂」生命的性質呈現於人間。
第四,只要是真覺者,必定真慈悲,這不是他的意願可以決定的人品性格選擇,慈悲是覺性的基礎,就好像光明必定攜帶溫暖,這是無法分開的生命特質,只是佛教中側重智慧,少談慈悲而已。
第五,拆開我的文章,取走其中的段落,這是不好的,因為文章中蘊含著整體宇宙境界,文字背後微妙細膩的靈性差異,人類的生命境界,意識心靈是看不到的,所以缺失了其中的環節,對於靈性的甦醒而言,是不可跨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