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相,源於意識概念(頭腦)。
人生命運,源於思維記憶(想像)。
自我人格,源於認知體驗(心靈)。
幸福恐懼,源於知覺經驗(靈魂)。
生死境界,源於見精沉淪(聞性)。
時間空間,源於覺知經驗(靈性)。
大樂光明,源於生命存在(覺知)。
世界是自我心願,推動意識形成的「想像」。
跌宕起伏的人生命運,生老病死的人間狀態,
是心願人格交織頭腦想像,與因果業力相續而成的劇情。
我們所謂的「活著」,
本質是人格感受,在感受的深處,是認知對體驗的記憶重複。
體驗在感受深處。
心靈中任何體驗,微觀到認知的盡頭,
就展現出體驗的緣起。
好像水流結成冰層一般。
是光明溫暖的覺受,失去溫暖時,光明刹那間的驚愕。
驚愕凸現認知,認知滯留安寧,形成經驗。
經驗塑造認知,形成體驗,體驗牽引認知,形成「自我」。
寬恕,可以究竟地融化體驗波動。
寬恕,可從人格感受中,釋放出體驗的安詳。
從安詳的體驗中,甦醒安寧的覺受。
細膩精微的覺受,不再被認知所驚愕。
認知融化在安寧溫暖的覺受中,靈性璀璨恢弘的無盡光芒,就會噴薄而出。
心專注在清醒的溫暖中,心穩固在安全的舒適中,就是禪定。
安寧的覺受,持之以恆,穩固恆常,則體驗的起伏就會熄滅。
光明的清澈,不生分別,寧靜穩定,則認知的驚愕就會熄滅。
精微覺受,是靈性的身體。
當覺受復甦了安寧,覺知就綻放出靈性。
營造出生死輪迴的體驗地基,在溫暖安寧的覺受中瓦解。
靈性輝煌璀璨的光輝,當下照破生死無明的「自我」。
在無盡無量的極樂光明中,安住於光明生命的本體。
本體中,極樂狂喜的大樂光明,源源不絕亙古永恆。
在脫落身心意識的,靈性純淨裸然光明中,
有那超越存在的,容納覺知的,穿透身心靈性的「清淨覺照」。
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非是,也非「非是」。
非善,也非「非善」。
非惡,也非「非惡」。
非光明,也非「非光明」。
非時空,也非「非時空」。
非世界,也非「非世界」。
非生死,也非「非生死」。
非輪迴,也非「非輪迴」。
非永恆,也非「非永恆」。
非黑暗,也非「非黑暗」。
言語不可觸及,身心不可思議。
眼光遍滿前方,曉了洞徹前境。
眼光清澈,不會因為「所見」,而改變了清澈性質。
眼光明晰,未曾被所見之物,而滯留了眼光自由。
眼光圓滿,未曾因所見境界,而障礙了眼光普照。
於是,存在與非存在,只是眼光中一瞬凝滯。
於是,生死與涅槃,三界蒼穹眾生,只是幻眼空華。
於是,分別與無分別,皆是妄想。
於是,修行與不修行,皆是無明。
覺性無生,無修無證,跨越時空,不被存在。
這是眾生俱生的先天本性,非由後天修行獲得。
離身心所獲,即是無生無滅的智慧。
即心離心,即相離相,即身離身,臨在不動。
離感知覺受,即是圓滿接納的慈悲。
不可思議,不可觸及,不可言說,不可指稱。
三界六道緣起緣滅,是大空明覺性中,一絲雲彩。
雲彩本不存在,因此覺性未曾發生。
三界法界過去未來,是大莊嚴智慧中,瞬息錯念。
錯念本是虛幻,因此覺性本來無生。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經》
是名「大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