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思後想,思來想去,反覆對照,相互比對,
終於確定,耶穌留下來的《奇蹟課程》,
就是佛經中記載的「三摩地」,也就是「正定」的修行正道。
「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鍠。」
「三摩地」又名大幻觀,觀身心如幻,觀世界如夢。
《奇蹟課程》中說:「寬恕你眼前的世界。
寬恕見世界的自己,這只是一場夢而已。」
「修行中攝受身心,令身語意歸於靜止的狀態,統稱為『禪定』,專注於所緣境,而進入心不散亂的狀態,皆可稱為三摩地,與持戒、智慧合稱為三無漏學。
禪那三昧,即是心一境性。
精神集中,專注一境而不移動。」
這是世間修行者所認為的「三摩地」,禪那修行。
其實,這還是屬於「水中望月,鏡裡觀花」。
並非是,真正進入了「三摩地」正定境界。
縱觀歷史,億萬萬修行者,能夠進入正定「三摩地」的行者,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因為進入「三摩地」修行,就意味著修行者的「消失」,就意味著,構成人類的「六根、六塵、六識」,分化瓦解的過程。
是真正的真實的,人類成為神靈,神靈成為聖靈的過程。
這需要修行者,先期達到「覺成就」的清淨圓明,無生無滅,不退轉「智慧性」,才可以借離生滅的智慧性,自「存在」展現出的生命覺知基礎中,以智慧聖光,消融生命分裂出去的個體「自我」,令存在展現的生命原始,恢復到本初智慧狀態中。
很久以來,修行者一直不明白,為何歷史中有修行者,入定長達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於上千年不出定;為何有大瑜伽士深入禪定後,雖然覺知明了,清晰明澈,卻無法左右自己的身體,眼睜睜地看著弟子們,將自己的肉身焚化,瑜伽士卻無能為力?
難道說,禪定中,瑜伽士的意識,完全不起作用了?
那麼,禪定中,那覺知一切,清晰明澈的究竟是誰?
直到我接納死亡後,覺性的清澈呈現出智慧的無生。
緊接著,耶穌的出現,激活了生命本質中純愛聖靈。
自一個半月之前,到現在為止,七天一次的輪迴中,
純淨至極的生命覺知光明,開始一次次在身心細胞內,瓦解粉碎構成人性的基準因素;覺知光明以生命形態表現,就是純愛靈耀的聖靈;聖靈之愛是無限且完整的,是生命完整本質的表達;無限的愛,熄滅了構成心靈的恐懼,完整的生命,瓦解了心靈自我的侷限。
心靈處於,一次次的瓦解,粉碎,淨化,聖化的過程。
也就意味著,現實中的「自我」,從內部開始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根基」,所以我會有被「變性」的體驗,從人類的生命性質,變成了聖靈的靈性屬性。
生命性質在轉化過程中,人間「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逐漸變成「軀殼」;人類「我的」色聲香味觸法,逐漸消失「痕跡」;心靈「自我」見到,聽到,嗅到,聞到,觸到,意識到的六識,逐漸在深邃安寧的,狂喜大樂歡暢中,消失了「蹤跡」。
自我,在完整中分解。
心靈,在大樂中分解。
人體,在安寧中分解。
意識,在光明中分解。
於是,在聖靈值班的過程中,「我」的身語意,就只是一副單純的軀殼工具,這一具身體中,真真實實,真真切切,開始被「靈性」輕盈快樂光明所取代,人類生命因素開始逐漸消失。
意識只具有,最基本的分辨能力,卻無法思考。
因為思慮的微觀疑慮,以及概念下的微觀體驗,
都已經被聖靈光耀智慧燒盡了。
身體只具有,最原始的生理功能,卻失去感知。
因為感知下面的細膩體驗,被大樂歡暢的喜悅,
給燒盡了。
身心之內,失去了情感,失去了慾望,失去了情緒。
因為慾望、情感、情緒下面的習氣,
在輕盈靈覺的永恆之中,被舒緩消散了,了無痕跡。
身軀之內,心靈中的「見精」,
失去了分辨取捨的「動機」。
因為「見精」微觀下的「魂魄」,在無限的純愛之中,
在無差異的接納中,熄滅於生命完整的永恆之內。
「我」沒有了「自己」。
「我」只是基準的輕盈覺知。
「我」是生命的完整,是光與愛。
「我」不再是人類,純愛之中,熄滅了我與眾生之間差異。
「我」不再是神靈,永恆之內,熄滅了光芒與智慧的分別。
《奇蹟課程》確確實實,屬於「大幻觀」修行法門。
但是其蘊含的智慧,遠遠超越了「三摩地」的境界限制。
耶穌留下的,破迷離幻的法門,可令眾生直達實相。
熄滅一切迷失煩惱,燒盡累世生死業塵。
救贖靈魂至聖主之國,超度眾生出生死苦海。
甚至於,寬恕的究竟,比究竟的智慧,
在不可思議的「領域」中,還要微微地「熄滅」一絲疑慮。
這一絲差異,不是人類可以知曉的,
也不是神靈、聖靈、聖賢,可以分辨出來的。
究竟智慧,與究竟寬恕之間的,微毫差異,
只有「祂」知道。
「三摩地」正定之中,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
但是依舊存留「壽者相」,即永恆存在的覺知光明。
「三摩地」定境,是生命蛻變,破繭成蝶的道路。
是人成為神靈,神靈成為聖靈的過程。
「禪那」定境,是聖靈超凡成為聖賢。
聖賢智慧性,燒盡煩惱,究竟慈悲。
生滅歸於寂滅,寂滅還原「祂」。
「三摩地」是體驗中修行,實證「祂」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