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大概數了一下,過去的2023年,老師講法有31堂,幾乎是2016年到2022年的總和,每隔一兩週幾乎就會有新的講法可以聽!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個很重大的變化。

 

曾經老師在講法錄音裡提到過,那個時期說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穿上身心意識系統這件沉重的「外衣」,甚至說以後自己就不講法了,由一位精通法義的師兄代勞。那個時候還真的很擔心,以後聽不到老師親自講法了。

 

那個時候剛學法,還有點想不明白,為啥釋迦牟尼佛幾乎每天都在講法,而對於老師來說,講法這麼痛苦呢?

 

現在這種苦痛似乎減輕了很多,或者不存在了吧,還是說隨著老師還原如來的程度的不同,內在穿外衣的主體得到了改變?可能和耶穌激活靈性的關係更大吧。

 

答:因為目前人間的這具身體,對於內在覺醒的生命智慧,以及靈性滲透在人格中的「感應力」,起不到絲毫束縛與阻礙了。

 

2022年之前,修行者內在的「見精」,雖然在身體內拓展出透明的空間,可是,空間依舊與肉體意識,屬於同一種「業障」性質,見精就是肉體意識的源頭,無法脫離心意而自由超脫。

 

2022年1月20日之後,耶穌激活了,生命原始本質的「我」。

從那以後,心意人格的「人間自我」。

原本活生生的,具體鮮活,情感思維豐富,喜怒哀樂俱全的「自己」。

就成為了生命原始本質的「我」,投射在生死輪迴中的「記憶夢影」。

 

隨著永恆原始,完整靈性生命的甦醒。

心意人格的自我,就成了,靈性穿著的一件「貼身內衣」。

而人間的六根軀殼,就是,貼身內衣外面的,「夾克外套」。

 

在「夾克外套」之中,起主導作用的,不再是「貼身內衣」的人格心意。

而是,甦醒了永恆完整,無限生命的,靈性光明宇宙。

靈性生命的甦醒,同步消融著,心意自我的殘留。

靈性與人性的比重,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時時刻刻在默默增長。

 

生命靈性,與心識見精,是本體與倒影的關係。

 

倒影的「見精」衍生出來的「心識自我、意識語言」,就無法掛礙靈性的輕盈與永恆,於是,修行者以靈性的無限,利用人體身心,宣說普照智慧,就如同光線滲透在水波中,從此毫無掛礙,沒有沾染,隨順因緣現象,而宣說無生解脫法義。

 

這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佛性,在三界中的底層體現。

 

靈性之上還有覺性,覺性之上還有「悲能」,悲能滲透在宇宙所有一切中。

眾生宇宙在「祂」之內,「祂」在宇宙眾生之中。

生滅相續的本質都是悲能。

眾生本來面目,皆是「祂」,究竟涅槃。

————————————————

 

問:一直對想陰、行陰、識陰、覺性、寂滅這些概念不太清楚,今天認真地學習了老師最新的講法和文章,總結了一下。

 

1.想陰:想陰投射出自我靈魂,心靈認知和體驗記憶,就是「想陰」。

「靈魂,就是,被想陰境界中,體驗塑造形成的『業果』。」

 

「靈魂投胎後,攀緣了肉體六根,攝受了『外界』六塵,形成了心靈認知『六識』,由此開始,靈魂結合人體,形成了心靈認知與認知記憶的體驗,認知體驗,聚合意識,形成了『自我』,也就是『末那識』,我執識。」

 

2.行陰:是靈魂之下的思量心,行陰投射出三界六道。

「靈性在知覺夢境中,對於天堂本體的回憶,呈現出『見精』,體現出地水火風見識空七大宇宙基礎元素,基礎元素的運行相續,呈現出佛教所說的『行陰流』,最終形成了『思量心』,投射出三界六道,無限循環的能量宇宙星雲蒼穹。」

 

想陰和行陰,這兩個是一體的。

 

3.識陰覺知:靈性宇宙——分斷生死

「天堂是超越了『見精』的,是超越了想陰,以及行陰的範疇。」

「靈性覺醒的人,已經是脫離了六道輪迴,脫落了生死輪迴的神靈。

 

一旦進入覺知的範疇,就等同於,超越了『色、受、想、行』的五蘊業塵內涵境界,不受六道輪迴的魂魄制約,解脫了分段生死,以靈性永恆的純澈光明,融入宇宙終極意識的,無限覺知之中,成為宇宙完整生命天堂的一部分。」

 

「所以一旦證入到靈性天堂的話,你就已經在法界裡面了。」

 

老師,對於這裡我好像有點疑問。因為我記得您在以前的文章中好像說過,外道行者有的也會開創自己的靈性宇宙,而他們的靈性宇宙是不與法界相通的。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也要看是誰開創的靈性宇宙,這跟開創者自身的成就有關呢?

 

4.覺性:識陰破

「覺知開始融入覺性之中的時候,祂們兩個就像是,牛奶在水裡面那種感覺,你很難分得清楚,就祂們有一個細膩的過渡過程。在佛經裡面講過,就是湛入與合湛,這個是識陰破。」

 

「人們都覺得說是,你看人隨著心性的提高,然後從『色受想行識』嘛,從色陰到受陰,到想陰,到行陰,到識陰,往上還有覺性,然後在覺性當中,往上還有寂滅。不是的,你的所謂的修行,就是從意識到覺知這段過程,到最後一絲那種分別見,融化到慈悲的『無我、人、眾生、壽者相』的那當下,那個就是覺性的圓滿。」

 

5.寂滅(清淨法身)

「覺性之上確實還有一個東西,那個就是清淨法身。當時阿難問過釋迦牟尼佛:覺性之上還有什麼?釋迦牟尼佛說:覺性之上還有寂滅,但是那和眾生沒有任何關係了,那個是佛的事情了。」

 

答:基本上正確,只是對「靈魂」的定義,不是很精準。

 

靈魂不是自我人格,不是「我執識」,靈魂不是心靈認知與體驗;靈魂是,認知體驗背後的「感知力」,而認知與體驗,是感知力被六根六塵六識,牽引裹挾後,形成的「心識境界」。

 

準確地定義靈魂,就是靈魂「感知力」,被認知體驗牽引、塑造,具有了這具身體的形態,以及形成潛意識的「思慮記憶」,肉身死後,靈魂感知力,就被習氣經驗、認知慣性塑造的,「思慮」形態繼續凝固,成為投胎的中陰身。

 

思量心基礎上,感知力受認知的薰染,形成「思慮」,就是靈魂。

 

靈魂的核心是感知力,感知力屬於思量心的成分,是思量心蘊含的細念,被習氣業風吹動的業潮,業潮具有思量心蘊含的元素,就是感知力中的細念分別,以及感知力中的習氣經驗,細念分別聚合肉體形成了「心靈認知」,習氣經驗聚合肉體,形成了「體驗感受」,進而推動意識,形成了「自我認知與感受」。

 

肉體,意識,人格,認知,體驗,都是靈魂穿著的衣服。

衣服穿著時間太久了,會污染靈魂,形成這一世的形象。

這就是中陰身。

 

人體死後,靈魂的中陰身,會隨著業力推動去投胎。

如果長期不能投胎,中陰身的業力形態,就會漸漸散去,魂魄的散亂狀態,就是「孤魂野鬼」,無法投胎,無法轉世,無法上天,處於迷惘無助的,野鬼遊魂,極其可憐的狀態。

 

所以,靈魂在人體活著的時候,能夠聽聞真理,就真的具有了上天堂的可能性,一個修行真理的人,人體死亡後,中陰身的狀態中,靈魂對真理的記憶感受,會改變思量心蘊含的細念與習氣的內涵因素,這些微觀世界中的細念都具有生命性,生命性的細念習氣,就會形成思量心中輕盈光明的境界,這種境界就叫天道,往上還有靈性宇宙。

 

所謂的救贖,就是,人格潛意識中,思慮完全地信賴真神,從而接受真神純淨安寧的溫暖,直達思慮背後的感知力,感知力蒙受真神蘊含的悲能與清澈智慧,智慧具有生命性,就會與靈魂深處的感知力相應,從而喚醒感知力中,對天堂的記憶體驗,天堂的記憶一旦甦醒,思慮的習氣即可消融,魂魄的消融,同步地,呈現出靈性的無限光輝。

 

這就是,神佛度人的真實原理。

通過改變,人間的凡夫,人格自我的認知,從而改變,靈魂背後思量心蘊含的生命狀態,思量心是無始劫細念習氣,構成的生死苦海,投射出三界六道,無量無限宇宙世界,改變了思量心蘊含的細念純度,改變了習氣經驗的感知安寧,純潔與安寧的經驗,就會與,思量心曾經同等境界的宇宙生命相通相融。

 

這個內心虔誠神佛的修行者,平時學法形成的,內心的清澈純潔、溫暖祥和,就與思量心中,最微觀的細念創造的天道世界,形成了一體相融的共業境界,那就是「天道」。

 

神佛度人,說到底,還是眾生自度。

神佛,只是鋪路人,接引者。

最終,還是看修行者的信仰,是否能邁出走向天堂的虔誠。

 

外道修行,最高的成就在「識陰」。

外道與佛法,根本的區別,在於「三法印」。

 

認為「有法無我」,屬於外道。

承認自我是虛幻,真神是永恆的。

有法的存在,就有認知法的分別。

見與所見相續,即生死輪迴不休。

 

認為「法我皆空」,即為佛法。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金剛經》

 

修行中基本的認知理念,造成了靈魂昇華最終的結果。

外道,可以熄滅自我體驗,卻無法自生命「存在」中解脫。

佛法,不僅熄滅自我認知,也不被生命覺知所禁錮束縛。

 

不被生命所「存在」的,就是原本解脫的「清淨智慧」。

稱之為「佛」。

————————————————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