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23:58
因受限於肉身六根的局限,
心意的「自我」,只能看到世界的現象。
心意對物質現象的認知與理解,就是我們「確定」的世界。
意識受大腦功能的局限,無法直接看見心靈內在的世界。
建立於意識中的現象,必定有對比,現象與現象之間一定是相對的。
物質現象間的相對與統一,構成了人類認知世界的底層邏輯。
於是,人間世界的法則,就是對立與統一,量變到質變,五行生克陰陽循環。
人類在美丑胖瘦、高低貴賤、貧寒富貴、夭折長壽的現象中,被意識概念所活着。
而心靈深層的認知,才是物質現象的承載與創造者。
什麼是空間?
認知,對所分別對境的確定,投射出認知凝固的清澈。
空間,就是認知專注力,清澈凝固投射的「狀態」。
什麼是時間?
認知清澈的凝固被六根塵色牽引,認知形成了對塵色細膩的感受。
感受,對清澈狀態細膩經驗,浮現出空間微妙變化,就是時間。
空間,是認知最初清澈的凝固。
時間,是感知對空間微細覺察。
由認知,延展到頭腦意識,之間有着極盡細膩深邃的層層疊疊能量時空。
人類的意識思維,只能看到,認識到,理解到,觀察到空間內的「現象」。
若是解脫了意識功能的局限,心靈認知的清澈,就可以「洞察」能量宇宙的時空結構。
在心靈認知的深邃時空中,生命受「內涵元素」所制約。
在認知的空間基礎上,形成了感受生命境界。
境界眾生,以生命沉澱的感受成分,區分開生命的體驗境界。
感知內涵越無私,認知體驗越空明,生命形態越輕盈。
感知若欲壑難填,認知則執迷恐懼,生命存在越粗笨。
《楞嚴經》所說:純情即墮,純想即飛。
描述的就是認知領域內生命,由感知內涵決定了存在狀態。
心靈認知,是,靈魂宇宙內,感知蘊含的見精,
透過細胞信息,與最基礎的生物信息,結合而成的微電感受,固化的本初形態。
認知的前身,就是靈魂感知。
靈魂感知與生物信息記憶結合,浮現出細胞內原始的微電感受。
微電感受,在微觀宇宙中呈現的能量形態,就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能量形態,是靈魂以微電感受呈現出的「混沌模糊」。
因此,對量子形態的定義,是測不準定律。
量子領域是「能量存在形態,受觀察者所影響」。
當量子糾纏的「混沌」能量的整體形態,延伸到心靈認知的清澈狀態,
就是量子領域層面中的「測不準」法則,演化為,經典物理法則「表現」的過程。
具體表現就是:剎那間生滅卻不可分割的能量態中,能量的緊密聯系凝固為「空間」現象。
而經典物理的基礎,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肯定了能量的客觀存在。
對「確定」存在的客觀能量,進行深入到形態內涵、運行規律、運動法則的探索與歸類,
形成了研究物質能量宇宙,運行規律與結構探索的「經典物理」,也就是牛頓物理。
經典物理學,是人類近幾百年來,認識世界的基本準則,以及探索宇宙的恆定公式。
人類,只能活在「名相世界」中,被認知名相的心意所「活着」。
可事實上,這個宇宙是有生命的。
在物質現象之下,是能量宇宙的浩渺無限。
在能量層級中,量子糾纏的境界內,微觀中是感知靈魂宇宙。
一切物質現象之內,能量的內涵本質,都是生命境界的呈現。
釋迦牟尼佛說:整個宇宙,是神佛的宇宙。
慈悲,無限無盡的慈悲,孕育了生命。
生命現象,生命內涵,生命境界,都是慈悲的倒影。
倒影熄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實相是智慧普照。
眾生從未離開過佛世界。
也沒有離開眾生的如來。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一心之隔,心佛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