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老師!最近學法,老師在關於玩具退換貨的問題上開示了關於撒謊這件事。
老師強調了真實的重要性——哪怕動機是為了伸張公平正義,可是撒謊這個行為還是錯的,哪怕懺悔並撤回了退換的玩具,沒有形成既定事實,但是也要為此承受半年的病痛。因為撒謊對於神是不被容許的,撒謊會把神變成人。
也就是說,無論動機於公於私,撒謊都不能做!我這樣理解對嗎,老師?
記得之前聽過一個老和尚為了救抗日英雄而給追剿的鬼子指了錯誤的道路,從而挽救了大義之士的故事。老和尚出於公心正義而撒了謊,救了別人的命,這點我覺得老和尚做得太對了,如果見死不救,連人都不配做。而且按照以前的教法,心靈動機是無私的,就是如法的,行為這個「相」並不重要。
可是這與最新的這段講法就形成了相悖。按照最新的講法,老和尚撒謊的行為會導致他由神變人,重入輪迴。當真實與正義發生矛盾,應當如何取捨?學生內心覺得正義為先,救人為上,見死不救不配為人,為救人而撒謊也未為不可。可是學生又想起老師講法說過,老師的人格基礎就是公平、公正、正義,這對於一個神來說也是應該消融的,按照這個來看,真實又應該放在公平、公正、正義之前。
就這個問題我問了好多我覺得學法不錯的師兄,可是沒有人能給出讓人信服的有針對性的答案。大多數都從「愛、寬恕、光明中沒有疑惑……」這種很高層級的法的層面上解答。甚至於有師兄覺得我這個問題問得很低級,不應該是一個學法近10年的「老人」該問的問題。可是如果因為害怕被人認為修行水平很一般,而不懂裝懂的話,那跟對禪機伸指頭的小和尚有什麼區別?
我也是名牌高校畢業的理工科博士,現在大學任教,忝為人師,幾十年的寒窗苦讀造成了我對疑問有時候比較較真的習氣。因為如果邏輯無法自洽,便沒有辦法說服自己,那麼這個疑問將來一定會成為虔誠路上的絆腳石,事關法身慧命,學生不敢留下這個隱患,故有一問。而且這個問題如果我都想到了,在未來3000年期間,那麼多驚才絕豔的大智之士在學習老師的教法之時,相信也一樣會有同樣的疑問吧?我深信老師在講法中所說一切事例必有因果,絕對不是隨便說說,否則一部《夢》加一部《心咒》足矣。
在我向師兄們求教無果後,才不得已麻煩老師。老師智慧圓融,真理顛撲不破,關於這個問題一定有高、中、低各個層面的圓滿智慧解答。請老師釋疑,為後世修行者留下文字痕跡,指明方向。無比感恩老師慈悲救贖!
————————————————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能提出這等高度的問題,無愧於你的「名校博士」身份。
為後世眾生能理解,信受神留在人間的標準,為你開示以上的疑問。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修行的綱領。
其次才是,修行與人間社會的關係。
修行綱領是什麼?
是「覺醒」。何為覺醒?從川流不息的心意自我中解脫,從剎那生滅的身心感知體驗中解脫。
解脫後天形成的分別妄想,就還原了,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垢無淨、無增無減的本來面目。
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幻滅滅故,非幻不滅」「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釋迦牟尼佛說:「奇哉!奇哉!云何如來具足智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生覺悟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垢縛,具見如來智慧在其身內,與佛無異。」
修行方向,則指向脫落身心境界,熄滅自我人格的過程。
依消融自我,透明身心,宣說內在「不可說」的當下寂靜。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金剛經》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經》
闡明了綱領,明確了方向,才可能具有通往目的地的手段。
手段,就是「法」,也就是道路,途徑,方便,工具。
我是終身的修行者,所說法義,皆以自身的切實證量作為依據。
也就是說:我所說的修行體驗,不是脫離實際生活的道理。
我所說一切法,都是修行者在「離幻即覺」的過程中,心靈覺醒不同境界的,真實表述。
因我,是人間的修行者,靈魂宇宙的律法神,靈性天堂的終極意識,法界的大菩薩。
我是涵蓋十法界,圓滿了過去未來,包藏着十方宇宙,寂靜平等,當下圓滿的「祂」。
在,人間人格的修行者,向「祂」清淨平等的性質,不斷靠近的過程中。
人間人格的「我」,心意感知就處於不斷消融,身心逐漸透明的狀態中。
自我心意,人格內涵的消融,就同步地消融着,這具身體細胞內蘊含的三界六道宿業因緣。
隨着自我人格的消融,消融後的業障,就同步消融了身心內的業障境界。
境界即世界。
當,心意的「我」,與,心意記憶的「世界」,二者同步消融後,
不再被「我與世界」境界所遮蔽的,眾生本具的原始面目,透過身心意識大放光明。
因此,修行者在人間的,這具肉體身心內,不僅僅是人類,還有「覺醒」後的純生命。
心意呈現出「人類」世界。
認知呈現出「時空」維度。
感知呈現出「靈魂」宇宙。
見精呈現出「律法神」。
知覺呈現出「能量宇宙的墳場」。
靈性呈現出「原始的純光天堂」。
純光完整的靈性,呈現出「宇宙終極意識」。
終極意識的背後,呈現出不生不滅,無來無去,普照十方,當下周遍的「大菩薩」。
大菩薩無相智慧,與其他覺性圓滿大菩薩,佛智慧相融相通,相互輝映呈現「海慧」。
無限圓滿智慧呈現出,層層疊疊不可計數的「華美宇宙,富貴世界」。
而法界海慧,所呈現的「華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在「祂」清淨究竟的平等性中,都呈現出「夢幻泡影」。
於是,十法界任何一世界中,過去未來任何一剎那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因此,無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任何眾生,心意內的本來面目皆是「祂」智慧德相。
只因,眾生心離開了平安性,煩惱分別埋葬了本來面目。
以心意分別的記憶,投射出,眾生眼前所見的世界。
「眾生,皆依自身業力所現世界。」——蓮花生大師
也就是說:修行是返本歸真,覺悟本來面目的過程,是還原的過程,而非創造的過程。
那麼,任何阻礙「心靈還原」進程的因素,皆屬於業障阻礙,是宿業因緣呈現的磨難。
好了,綱領定下了,方向明確了,手段清晰了。
就可以對,在落實目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盡詳細的定性、解釋。
問題是:修行者能不能說謊?
從人間,人格自我的層面上說,修行者不可以說謊。
因為真實的意圖,是表達修行者,心靈主觀意願最真實、最原始、最直接的表現。
哪怕是,為了維護人間的公平與正義,為了維護人間的法律與公正。
說謊的心態,會掩蓋修行者的「真實」,會在靈魂感知層面,掩蓋修行者靈性光明。
因此,在人性人格人間的,善惡道德層面上,不可以說謊。
公正公平心,大於,私心貪婪。
真實清白心,大於,公正公平。
無私無我心,大於,真實清白。
利他奉獻心,大於,無私無我。
因為整個人的修行過程,是通過真理淨化自我,實現「無我」狀態,從而覺醒本來面目的進程。
因無私而無我,因無我而證「無生」。
無生即無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寂靜涅槃。
實相中,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因此,依據「人無我,法無我」的「三法印」標準,
才能真實地、如實地判斷出,「如法」的言行標準。
依無私,達到無我;依無我,而甦醒空性,這就是修行道路上的「如法」。
俯仰無愧,是諸佛清淨法門。
在講法中我通過案例,舉例說明:修行者不可以,以謊言去維護公義。
因為公義事業,是基於安全得到保障條件上,現實利益的損傷與獲得。
在物質利益,與,清白良心之間,理所應當要選擇良心的清白。
但是,在維護他人的生命安全,維護弱小生命時,
修行者絕對會撒謊,而且是不遺餘力地編造謊言。
因為對其他生命的珍惜,遠遠大過了,對自我清白心靈的維護。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的心,是一顆無私的心。
能夠為了救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這顆心就是純正的「大菩薩」。
在救人心面前,在維護生命面前,在捨身取義面前。
那顆,對真實心所維護的個人成就意圖,就成為了「魔障」。
菩薩,是智慧與慈悲,在心靈感受中,所展現出的具體狀態。
智慧是不迷,慈悲是無我,這兩者中達成任意一條,就同時具有了另一半的內涵。
因為,慈悲與智慧的性質,都是解脫。
而一顆無私的心,奉獻的心,最終才能達到「無我」的純潔。
透過無我純潔的心,自性純光照進人間,就是佛智慧普照。
為了獲得個人現實利益,不可以撒謊,因為撒謊背後的動機,是維護自我。
自我屬於「私心」,維護私心,等同於,維護了業障與輪迴。
以謊言維護,自我人格延伸出去的「公平正義」,等同於維護了人格潛在的恐懼。
謊言借助高大上、偉光正的名頭,理直氣壯,順理成章地,穩固了自我人格的延續。
也就不可逆轉,絕望無奈地,維護了「你」在未來,無可更改的生死輪迴。
人間公平公正,是人格善惡道德的投射。
維護善惡道德,等同於,維護人格自我。
因此,說謊的惡行,與,真實清白,都屬於人格元素,都會固化自我。
只不過,說謊源自於心靈恐懼,而恐懼心的分別,會掩蓋靈魂的清澈。
進而將,人格自我,塑造出的「思量心」,心靈原始認知記憶,帶入地獄、餓鬼、畜生道。
而真實清白的良心,直面人格自我的貪婪與膽怯。
以清白制止貪婪,以真實選擇真理,從而摧毀膽怯。
清白與真實的心,雖然依舊是人格人性的延展,卻因清白與真實,沖淡了構成自我的因素。
隨着心意中自我境界消散,修行者純潔信仰開啟的覺性之光,就會透過身心折射在心意中。
折射在心意中的光,就是見精;見精就是三界六道中的律法神。
所見內涵牽引能見性質,在能見性質中,浮現出生滅緣起境界。
能見之性質,浮現出純澈空間,在境界中制約所有的「所見內涵」。
只要有所見,必定有能見。
無論你因維護私心,而撒謊。
或者維護公義公正,而撒謊。
性質都是一樣,「都在維護自己」。
因此,在人格內涵的平台上,選擇不撒謊,是最接近神佛生命的心靈標準。
但是,在超越了自我人格的,神性的無私,純澈光明內涵狀態中,
撒謊的言行背後,並沒有隱藏着一個「渴望成就的自我」。
那麼,撒謊的言行,就無法在修行者身心中形成凝聚的業障。
猶如,碧空萬里中豔陽高照,高溫高熱內烏雲雨滴無法凝聚。
無罪之心,不受罪咎。
一顆不愛自己的心,就具有了,愛眾生,愛他人,愛神佛,愛上主的「力量」。
那位救了人命的和尚,撒謊的言行,卻是他靈魂的無私、純善、慈悲投射的光明。
在捨己為人,捨身取義,無私無我,空性普照的「大菩薩」面前,
人間眾生形態,生老病死,境界因緣,都屬於「業緣表法」,敘說「空性」慈悲。
更何況,區區幾句「謊言」?
也就是,神佛應景而發的「手段」而已,方便法罷了。
修行者,「生,未曾真正地生;死,也未曾真實地死」。
生死在「無生」內尚且無從掛礙,更何況一句利益他人的謊言。
不說謊,是為修行者清白,真實心方能成為神。
而無私救人之心,就是神。
神選擇說謊,是救贖人的手段。
雖顯惡相,卻彰顯善因,善因結善果,業緣顯聖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