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02:16
從《照(佛現)》講法開始,
在講法聲音內涵中,開始蘊含着慈悲氣息了,過去真的沒有。
現在講法聲音內涵中,慈悲平等清淨的氣息,已經越來越濃郁,越來越具體。
透過講法者的身心,慈悲氣息以密度的質量形式,呈現出神聖巍峨的「場能」。
在這之前,哪怕是《浮出水面》,那種智慧圓滿的講法視頻中,
聲音背後都不蘊含慈悲氣息,雖然有智慧的深邃廣袤,
攜帶鋪天蓋地的生命光明,但是確實不具有慈悲氣息。
因為現在,修行者證入了慈悲,甦醒了如來氣息。
所以現在腰桿硬了,講法中言辭都是不容置喙的。
而過去,在說法的源頭,覺性普照中,還是潛藏着虛弱。
虛弱,就是沒有根基,因為,智慧本身是無用的。
就好像,清澈的目光明曉十方,但目光並非是眼睛。
離開眼睛就沒有目光。
因此,單純對目光的闡述,即便目光清澈圓滿,可先天性就蘊藏着虛弱。
大智慧可遊戲神通,遍照過去未來,任意修改時間,瞬間塑造空間世界。
普照智慧,卻不能開創生命,無法衍生生命,無法重塑生命。
大智慧是明晰的性質,但沒有,開創與塑造生命的氣息。
而慈悲是一切生命的基準,是創造生命的基因,是承載宇宙的根本力量。
唯慈悲,是性質,是本質。
是本體,是實相,是基礎。
是核心,是開創,是永恆,是整體,是圓滿。
在證入慈悲前,修行者證量,僅是智慧普照,那就是「水月空華」。
對於生死解脫,毫無意義,毫無價值,自欺欺人,自誤誤人啊。
唯有慈悲性,圓滿究竟,平等隨順,恆順眾生。
是脫落「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如來。
而圓覺普照,周遍十方,包容三世的「大智慧」,僅僅是慈悲表達的如意心。
因此,大菩薩具有佛性,是慈悲具體表現的智慧如意,但並非平等莊嚴如來。
如來,以十法界浩渺蒼穹,宇宙萬物生生不息,浮現悲心平等。
宇宙天體華藏世界,三界六道,無限眾生,慈悲呈現智慧造就。
甦醒了慈悲性,慈悲氣息滲透在身心中,這個修行者才是確定地,踏入了佛地。
唯有慈悲是實地;除第一義悲能外,一切法皆名為「幻」。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