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01:01
問:被譽為世界靈修導師的克里希那穆提曾說過,我一生的教導無非是覺察而已,東、西方所有修行大德都提倡覺察身心,請問,覺察究竟是什麼?如何做才是覺察?
答:你是一位糖尿病晚期患者,醫生為你診斷後,列舉出你病症的各項指標,並且為你開出各類藥物,以及嚴格的飲食標準,若飲食不遵醫囑,糖分超標後,你即將面臨失明、截肢、死亡的結果。你從此後就會對飲食極其注意,哪怕一點點帶糖的食物都不敢沾,無論見到任何食品,你內心的第一反應,就是有沒有糖,會不會增加你的病症。
我們都是如來所說的病人,如來就是大藥王,針對眾生貪嗔癡各種病症,開出三百多條戒律,以戒定慧、聞思修的次第,作為諸條飲食禁忌,以禪那、三摩地、奢摩他,三種修行方法,作為治癒無明煩惱的藥物。
對於如來無上虔誠的信仰,我們遵從佛陀教誨,反觀身心貪慾,懺悔煩惱我執,對六根色塵的離捨,就是糖尿病患者對糖分的警惕,久而久之,心靈對於六根貪愛的反思、警惕、懺悔,就會形成內心習慣性的覺察,覺察煩惱習氣的念頭相續凝聚,清淨念替代了散亂的念頭,專注心替代了貪婪攀緣心,專注心打成一片,就是離意識的覺照,覺照是專注心的沉澱,專注心中無雜亂,就是清醒心,清醒心中熄滅了感受體驗的波動,自我覺受融化在離念的純澈覺照中,覺照心失去了分別的對境,覺照心如同透明玻璃粉碎,身心脫落,純明覺性如虛空無生,身心內外空性一如,無生圓滿,湛然不動。
身心無掛即性空,性空無染即圓明,明性離幻即覺照,覺明空一體同性,隨順煩惱疑惑,生滅聚合而無染,隨順心識妄想,依貪愛現輪迴而無生,周遍十法界而無取一法,落落清淨,納須彌於芥子,芥子藏須彌,無礙無得。
依眾生眼耳鼻舌身意,所現清淨梵行,依眾生色聲香味觸法,所現智慧方便,依眾生無明貪愛,依心識分別,所現諸法如意,故言,眾生心中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如來接引眾生的八萬四千法門,故而佛說,貪嗔癡即道!
眾生依如來教法,覺察內心貪嗔癡,貪嗔癡在覺察心中分解,色不自色,因心而色,心不自心,因色而心,煩惱融化則心空,心空則法空,法空則我、人、眾生、壽者相空,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中無色,離幻無覺,當下圓滿。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2016年10月1日 01:05
心有諸愛,則生諸礙,心覺諸愛,愛熄滅於覺,覺中離幻,諸愛性空,名出生死。
2016年10月1日 01:25
問:你是再來人嗎?
答:你所認為的佛,實乃無明心塑造的魔!如來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又說,佛是義,非名相,唯以智知,不以相見。佛是中道理體,以智為身,以慧為用,眾生依如來智慧,破除自心迷障,煩惱熄滅,自性本圓滿,身心如幻,無掛是解脫;若言佛或坐或臥,言佛有來有去,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者,皆名謗佛,眾生依法破迷,心空法落,念念無住,心心無得,當下清淨,如如不動的是如來,如來遠離文字言說,遠離思維分別,隨順周遍,不可思議,十方圓明,隨緣呈現,是隨順生滅,未曾生滅的佛,一念覺,眾生即如來,一念迷,如來乃眾生,如來與眾生同體一性,從未分離,只因覺迷而現輪迴涅槃,故而,無有佛再來,只有覺悟人。
2016年10月2日 13:14
問: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請開示。老師現在覺圓滿了,我理解的是,對一切煩惱痛苦、三界一切的幻塵無染無掛,可是為什麼講法時,披上三界這件衣服,會感受侮辱和痛苦?是誰在痛苦?披上這件衣服又有「我」了嗎?請老師開示,老師現在不適應講法,那到什麼時候可以再講?釋迦牟尼佛講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也是這樣嗎?
答:佛陀涅槃時曾說,我一生實無一字可說;六祖慧能言:「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金剛經》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聖者如來秘密經》云:「寂慧,自如來成道現前無上圓滿正等覺之夜,及至無諸取受而獲得涅槃之夜,如來未曾說一句法,未來亦不說」;龍猛菩薩在《中論》中說:「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說。」如來是法王,依眾生無明煩惱,開示八萬四千法門,所說佛法如恆河沙,為何佛又說,未曾說一字?
自性為佛,佛是義,以智知,非相見,如樹中香味,如色中膠青,如水中鹽味,如光中之明,佛性依覺性現,覺性於我們的煩惱身心中,類似於陽光在水波中湛然明澈,陽光本身不染水波情緒的分別體驗,安住於污水中,本自清澈明晰,水就是我們的心識分別情感體驗,覺性就是水中的光芒所現的明晰,如果水波不動搖,光明就不會被水紋折射,水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功用,水紋折射光芒,形成水面各種圖案,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境界中覺照境界而無掛分別的,明晰的覺照,就是離幻覺滿,無掛無染本來無生的空性,覺明空一性,與水波同體,卻不被水紋掩蓋,這就是當下的明澈清醒。
覺性隨緣現諸法,生生無所生,覺性隨緣而性空,滅滅性無得,依緣而起,無取無捨,依幻所現,幻性無生,即是禪宗所說的,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終日走路不沾一粒塵。我平時行住坐臥,思維意識,僅僅是心靈隨順人類的色身在生活,猶如光明隨順水波所現蕩漾,但是不會遮蔽、扭曲水中的光中明性,見聞覺知了了晴明,起心動念,如水面作畫,了了清淨,心念自生自滅,心覺照心,即心離心,心心無掛,猶如光在水中,流水中明光不動,心覺照念,即相離相,念念無生,猶如飛鳥凌空,猶如雁過寒潭,虛空不留痕跡,沒有刻意修行的人,也沒有可以獲得的法,法我皆空,嬉笑怒駡皆是方便,身心脫落,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皆是清淨梵行。
但是如果要我給未覺醒的凡夫,內心依舊貪婪人間,執迷六根五欲的人,宣講法界無上莊嚴妙法,就類似於,要用湖水的蕩漾,去解釋水中的光明,無論湖水蕩漾成何種紋路圖案,流水永遠不可能是光,無論湖水激蕩起何樣的浪花,水的形態與性質,永遠無法去描述光明,水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模擬觸及光明的性質,更不要說,去形容觸及到覺性,覺性是隨光明所現,而不會被光明掩蓋、牽引、變易的明性,光明熄滅了,明性依然清澈無雜,無生無掛,猶如光中之明,湖水熄滅了,光明也消散了,虛空的性質,卻不會隨著光明的熄滅而有所動搖。
覺性是無法描述的,就像你情感體驗中的清醒,伴隨你的七情六慾,所現見聞覺知,你卻不能以喜怒哀樂的情感波動,去形容見聞覺知深處的清醒,所以又說不可思議,所以又說,自在解脫是無路之國,即是當下,卻言語道斷;所以佛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何為無為法?心熄滅妄想之程度,自性無染無掛,熄滅我與我所之境界,本來即離幻,離幻即無生,無生即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是隨順一切煩惱諸法,而無取無捨,是伴隨所有生滅諸幻,而無覺無得。
故而,佛又說,諸法虛幻,唯心所現,三界唯心。法是指月之手,渡河竹筏,萬法唯識,世界唯識所變,依法明心,見性則諸法空。何為法?明心見性之路。何為非法?升天、求福報之法是非法!法法性空,只因心心無得,諸相本來性幻,故而佛說,「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佛又說,「一切聖賢皆依比喻而成佛」,為何要比喻?因為心靈覺性,遠離思維意識,遠離文字形容,覺醒心熄滅諸法幻,離幻即覺,非語言意識可以描述,那是身心脫落的當下,是情感意識無法觸及、無法染著的圓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故而覺悟之人心心相印,因佛義無二,故諸佛同一法身,依眾生煩惱因緣,所現說法化身無量方便,因佛義非名相,所以覺悟者無法依名色,為凡夫去描述純淨無染的覺明法界,猶如光明中的明性,無法用水波浪花的形態去描述一樣,無論污水表現出何種形態,任何對浪花形態描述都是錯覺,都是對虛空般明性的玷污曲解,實相中沒有語言,猶如眼睛中沒有沙礫,哪怕是金沙摻入眼睛,眼睛也會痛苦。因此佛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釋迦牟尼佛講法四十九年,並不都是用語言文字講法,佛是離幻人,行住坐臥,嬉笑怒駡,言談舉止,吃喝拉撒都是表法,依文字思維所現的法,僅僅是開啟某一部分無明眾生的煩惱,雖然如來以色身在人間表現,可是覺性報身同時莊嚴法界,法身當下遍滿宇宙蒼穹,隨順煩惱眾生,包藏十法界如如不動,滲透微塵宇宙清淨圓滿,任何一世界中任何一眾生,煩惱身心當下所見的,都是如來妙覺德相,只因眾生煩惱習氣蒙蔽自心,不見如來莊嚴國土,如來未曾片刻離捨眾生,眾生此刻當下就活在如來妙覺明心中,依憑自心妄想,所現宿業構成山河大地,眾生信受如來義,覺察自心,業緣成熟時,心開意解,身心脫落,即見一花一世界,即覺一葉一如來,如來依一切因緣,如光芒、溫度、音樂、肢體搖擺、顏色、食物、香味,都可以令眾生覺醒本性,離幻得度,見本性如來莊嚴佛土。
我以後講法,不再針對一般的佛學愛好者,而是針對真正渴望解脫生死的行者,針對那些出家勤苦修行幾十年,放棄今生所有貪婪與希望的求道者,這些人是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他們一旦瞥見光明的身影,就會不顧身家性命,奮不顧身地追逐而去,切實履行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自證聖智的道路,而不會像是貪婪人世間的凡夫俗子般,將這無比珍貴的、照耀三界六道無量靈魂的法義光明,當作自己在人間安慰情感的依靠,如將太陽當作取火烤暖的煤氣爐,將這超拔無盡靈魂出三界生死苦海的究竟佛義,當作為自己家照亮廚房、廁所的燈泡,用來滿足自心渴求福報的貪婪慾望,凡夫無明貪婪心,是對於究竟佛義、無染覺性最深刻的侮辱。
2016年10月4日 03:04
你參加一個商品展銷會,會場上各類物品琳琅滿目,各色生活用品令人目不暇接,可是你身上帶的錢很有限,不可能肆無忌憚地揮霍,去滿足內心所有的慾望,只能走走看看,精挑細選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突然間你看到,有一個櫃檯的商品在打折處理,真正的物美價廉,雖然這個商品你不經常用到,可是如此高的性價比,還是令人動心,於是你傾囊而出購買了此商品,心滿意足地拿回家。等你回家後,頭腦的衝動從心理情感的激動中平復下來,再看看眼前的商品,你突然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這件物品雖然很不錯,但是並不是你生活中迫切需要的,你傾盡所有財力買了一件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導致了以後的生活會處於艱辛度日的局面,你開始後悔,並且稱自己為「剁手黨」,此刻你的清醒已經無法改變衝動後的結果,你必須為自己的慾望與衝動買單。
類似這樣的衝動,事後後悔的經歷,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但是並不是在展銷會上,而是在你臨終之時。人生就是一場展銷會,我們的心靈,遭遇著六根提供的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的各類慾望信息,我們的心識不斷地取捨六根展台上的商品,勾勒出這些商品將為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諸種享受與快樂場景,心靈被分別六根的錯覺綁架了,陷入衝動而無理性的熱切渴望中,我們的心靈,總會在人世間某一類櫃檯前,遇到自己無法抗拒的、欲罷不能的、令人神魂顛倒的「物美價廉」心儀產品,這個產品或者是名譽,或者是地位,或者是美色,或者是愛情,或者是親情,或者是權力,總之,它是最符合你心意的,值得你傾囊而出的某件事物。
你為它傾盡一生,殫精竭慮,孜孜不倦,疲於奔命,你為它生為它死,為它癡迷顛倒,為它廢寢忘食,當你的人生,為這些商品走到了人生盡頭,面對死亡的時候,你的心靈深處的清醒,才會從六根貪婪的癡迷愛戀中,清醒過來,你馬上要面臨生命的下一場旅途,卻無奈地發現,你所有的財富金錢,都花在了今生這個展覽會場中,某一個令你無法自拔的慾望展台上,你的心,因為貪婪六根的享受,而迷失了心靈原本的清醒,當你的心面臨死亡時,肉體的死亡,就是你離開了今生的展銷會場,你會難過而絕望地發現,你在今生這個展銷會場中,所貪婪衝動購買的一切,都不是你的生命真正能用得上的物品,你消耗揮霍了生命中所有的福報財富,離開會場時,你只能光著身子,孤單寒冷地走向無助的黑暗,生命中下一場輪迴已經在恭候著你,你今生所購買的商品,六根的享受,一樣都帶不走,卻因為貪婪六根享樂欠下來巨額的債務,這些債務將牽引你,聚合你心靈對享受的貪婪,塑造你成為債務的奴隸,這是你無法面對,卻無法逃避的結果。
還有一類人,進入展銷會之前,就明確自己需要買什麼,進入會場後直奔主題,心靈不會被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品所迷惑,在會場上遊逛一圈後,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輕鬆離場,既滿足了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又不會被六根所攝取的人世間名利慾望八風所吹動,臨終時,心智明明了了,內心沒有絲毫牽掛,沒有遺憾與恐懼,這樣的人,在靈魂面對下一趟旅程時,是自信滿滿,因為他儲備了巨額的財富,用於生命未來的行程,當肉體死亡後,心靈不掛六根慾望塵色的渾濁,心靈深處覺性綻放,覺性光明無限,熄滅了極盡細膩的心意疑惑,心開意解,身心脫落,離幻即覺,無雜即明,無生即空,構成生死輪迴的無始劫細膩習氣體驗,猶如空中雲霧般,消散在普照十方的覺性陽光中,光中無雜,即是空中無色,明性無生,生滅無掛即空,我們,以及十方三世微塵宇宙,無盡國土,無量眾生,生生世世的展銷會上,心心念念的衝動揮霍如親眼目睹,生生死死的旅途中,天堂與地獄,眾生與眾生的愛恨情仇,因緣和合輪迴因果,宛如夢幻電影般,一幕幕當下普照遍覺,清晰呈現,無有遺漏。
是三界唯心,宇宙世界由心作;是萬法唯識,生死輪迴唯心現。
原來心不自心,因色而心,色不自色,因心而色,故而,即心離心,心色本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經》
2016年10月4日 08:04
問:老師您好,人死後,假如不落輪迴,是不是不能生起一念啊?是不是起了念頭,就落入對境,就又進入輪迴了?
答:死後,猶如虛空容納祥雲,雲霧相續繚繞而虛空不動,是覺一切念而無染,照見一切心而無掛,是清淨涅槃。
2016年10月6日 07:31
問:何為「善分別諸法,居第一義而不動」?
答:你看到了眼前的世界嗎?世界升起於見世界的目光,見世界的目光中,世界生滅緣起,而目光無掛緣起清晰純澈,不隨諸相因果搖擺渾濁,目光中能見一切的明晰,不隨所見世界生滅來去;見中離所見,就是空性,所見離分別,即是覺照,見一切相而離取捨,隨順能見而離分別,即是明性,覺明空一體中,覺與所覺熄滅,普照十方無染,無所得,不可得,無生無滅,不可思議,無來無去,當下圓滿,不可說是第一義,名如來。
2016年10月6日 14:53
問:那麼究竟何種行持,是不落空、有二邊見?不墮我執、法執見?
答:佛門有一公案,一方丈帶著小沙彌出門化緣,旅途中遇到一條河,河水不深可徒步而涉,河邊有一妙齡女子,窺視河水湍急而面露難色,止步不前,方丈沉吟穩重,上前施禮,徵得女子同意後,背負此女,趟河而過,過河後將女子放下,帶著小沙彌輕鬆自在地繼續前行,小沙彌看到師父背女子過河,心中疑惑頓生,百思不得其解,苦悶至極,思考了很久,走了約有幾十里路後,小沙彌終於忍不住問方丈:「師父,佛陀不是教導我們說,出家人不能親近女色嗎?您為何還要背著女子過河?」方丈看也沒有看他,隨口說:「我已經放下了,你還背著她啊!」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空種種法空,空性不在名相中尋得,一切名相唯心所現,心若掛色,則色滅有空,空為心相,非自性空;若見諸相非相,心不掛色,則色性本空,性隨諸法,名相生滅,自性不動,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心相一如,性自清淨,即心離心者,為不動,即相離相者,名如來。
修行人,心善分辨善惡諸法,隨善法廣結善緣,隨惡法警示因果,在世間廣行善事,依慈悲喜捨現菩薩道,見一切苦難眾生皆是自己的親人,見旁人吸毒,猶如自己的親子吸毒,發心純善慈悲,為眾生無明作惡而煩惱,見眾生惡業因緣兌現而痛苦,宛若自身親歷眾生的苦難,願意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替他人承擔痛苦,願意犧牲自己性命骨血而令眾生離苦得樂,此類人是善無畏菩薩,菩薩慈悲心中,唯有眾生,唯獨沒有自己,心靈大願承擔所有眾生苦難,唯獨遺忘自己,不被自我利益體驗束縛的心,心無掛自我維護妄想的恐懼,心光純明,明性無雜,空中無色,無生無滅,無來無去,是名空性,即如來。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大師
修行人,以自身的改變,闡述佛法義理,依心靈的純淨,現十方諸佛護法,心中無我的純淨信仰,熄滅了心識對自我體驗的覺受,覺受熄滅,心靈所體驗的對境幻覺,就會融化分解,心離自我,建立在自我分別取捨之上的世界,也就如同水中作畫般,消融消散在純明無染的心靈覺性中,身心煩惱掛不住的心靈覺照中,明性隨心光綻放,所現圓覺普照,智慧普照中,無掛所覺所照世界的,是明空覺性,猶如目光純澈,猶如光中之明,空中涼意,樹中之香,色中膠青,水中鹽味,是伴隨十方三世,周遍宇宙微塵,充滿蒼穹宇宙,而落落圓滿的當下明晰清醒。
清醒熄滅疑惑恐懼,明性熄滅無明因緣,空性無掛生死輪迴,覺性無染煩惱色塵,自我疑惑的相續表現,就成為了覺者宣法的載體,因果輪迴就是覺者表法的機緣,生死輪迴當下是如來涅槃妙心,煩惱即是普度眾生八萬四千法門,生滅法中,法法無生者,是如來第一義,因緣聚合中,心心無得者,是如來清淨法身。
借助善惡諸法,驅逐邪教,駁斥邪見,鎮壓地獄惡鬼,嬉笑怒駡皆是佛法;隨順因緣果報,善巧展現如來究竟義,除惡揚善,樹立正知正見,令眾生同登諸佛極樂淨土,莊嚴隨意皆是方便。
故法無定法,隨因緣而直指人心,明心見性,令眾生自證聖智,見佛義者名佛法。
故而佛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釋迦牟尼佛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不以色見,唯以智知;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見與所見熄滅,無所見,而清淨周遍;覺所覺空,無所得,而如如圓滿;空所空滅,不可說,圓覺普照,即如來。
2016年10月8日 05:42
問: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佛說,我有如來正法眼藏,賦予摩訶迦葉,自此開創禪宗,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是為傳承。既然禪宗不立文字,以何方式傳承佛義?禪宗祖師無一字可以言說,既然無法可得,何來禪宗血脈傳承?
答:虛空能傳承嗎?能傳承的虛空,還是虛空嗎?文字法義,肢體語言,情感覺受,六根名色,皆於自性中升起,猶如雲霧遮蔽虛空,幻影所現世界,而因緣世界中,空性伴隨妄想身心,卻不隨分別妄心,改變了虛空性質,煩惱性空,諸法清淨,就是如來正法眼藏;雲彩生滅來去,虛空不動不搖,熄滅雲彩幻相,幻滅虛空自現,故而,佛法傳承,是傳承明心見性的方法,傳承離幻即覺的道路,眾生依止正確的道路,破除自心霧障,見身心如幻,幻滅覺空,見諸相非相,當下無生的真如,見性解脫,無染無掛,是傳承了如來。
你聞過花香嗎?香味在花朵中綻放,花朵本身不是香味,可是當你見到花朵形象,聽聞花朵的名詞,花香就會在心靈妙覺中繚繞,香味是無法去具體描述的,唯有曾經聞過花香的人,心領神會;花香比喻自性,自性真香未曾生滅未曾改變,眾生依見聞覺知花朵名相,開啟蘊含於身心的真如妙香,香味隨身心所現,身心並不是香味,身心煩惱中,不被分別妄心改變的妙樂,就是如來。
你聽過寺院敲鐘嗎?銅鐘震響,聲貫寰宇,鐘鳴之聲充滿虛空,銅鐘本身不是聲音,聲音卻發自銅鐘,聲音自銅鐘所現,卻不被銅鐘的名相所束縛掩蓋,銅鐘就是凡夫身心,聲音就是周遍寰宇的自性,自性覺照猶如充滿虛空的聲音,伴隨銅鐘,卻不被銅鐘侷限了自由,銅鐘發出聲音,聲音貫徹寰宇,包藏銅鐘,容納銅鐘,與銅鐘一體,卻不掛銅鐘名相,自在清淨,無形無相。
你見過虛空嗎?無論你如何形容虛空,虛空都不是由任何的形容所創造出來,可是無論任何國家的任何人,去描述虛空,盡管用詞不同,角度各異,心態各有差異,在不同的用詞、形容、思維、描述中,所描述的虛空,絕對不會因描述人的用詞、角度、概念不同,而改變了虛空的性質;虛空的性質就是如來,不論佛教傳承者,信受何種派別教義,都是在以不同的語言、概念、名詞,去解釋同一個虛空,用詞概念所指向的虛空,性質絕對無二。
所以說,禪宗是脫離了一切指向虛空的繁雜道路,以自性虛空的覺悟,去印證眾生心靈的無明,直指人心,人心無明在直指自性的當下,心識分別由心脫落,心靈從分別取捨中解脫,無明熄滅就是覺醒,猶如見到虛空的人,不需要任何語言再去描述虛空;猶如吃過蜂蜜的人,不見蜂蜜名相,也能覺受到甜蜜;猶如聞過花香的人,香味不被花朵掩蓋;猶如聽過鐘聲之人,銅鐘的體貌並非是鐘聲廣袤。
你給盲人說看見,他是無法體驗看見,也無法理解被看見世界的狀態,可是你詢問盲人,聽到,他會明白你所說話的意義,因為他以聽到來認知世界,如果你借助盲人的聽到,並且告訴他,他聽到世界的,聽聞之中,能清晰聽聞世界,卻不被聽聞改變的清醒,聽到中,不隨聽到而生滅的清醒,就是眼睛看見世界的清澈,聽那聽不到的寂靜,就是那不可見的明晰,盲人就能理解看見,是何種的覺受了。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原本是一根,為覺性瞇盹,妄見生滅,而現心靈見精,見性在六根所見中,落落無掛,純澈圓滿;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原本是一塵,是心塵分別,所現六道輪迴,在身心中,不隨心識取捨,六塵無染則心空,於六根中,不掛名相分別,六根脫落則心覺,覺性無染,周遍眼耳鼻舌身意,於六根綻放明覺普照,覺明空一體,性體本幻是寂滅,虛空並非虛空相,諸相無生是真空,空性非有體,即相離相名真空。
空不捨色,亦不染色。覺不離心,亦不掛心。明不滅暗,亦不住暗。
遠離思維,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無法分別,不可觸及,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何為解脫?身心如幻,原本無生,諸相性空,是名解脫;無生則無滅,無來亦無去,如花香伴隨花朵,花朵生滅花香不變,如言語形容虛空,形容指向虛空,虛空卻不在形容之中,禪宗是依自性真如,直接印證眾生分別心,分別心滅,空不異空,覺悟自性,當下見佛,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第一義如來秘法。
何為大乘佛法?答:依法明心,熄滅一切諸心相,明心見性,性隨心現,心心無掛,相相清淨,隨緣不動,自在解脫,是名大乘佛法,又名諸佛心宗。
2016年10月9日 01:58
問:你的修證道路太簡單了,簡單到我無法相信。
答:複雜的是心識分別,分別牽引心靈而生種種法,諸法只為明心,心靈依據真理破除迷惑,自我貪慾熄滅於心,心靈無明瓦解,佛性原本單純,故而佛說:三界唯心,宇宙緣起性空,萬法唯識,生死自心現量;依眾生八萬四千無明煩惱,所現八萬四千解脫法門,法是道路,是藥方,是渡河竹筏,是指月之手。
依法修心,心開意解,心靈不再被意識的概念鎖住,柔軟舒適的心靈,自然脫離了覺受體驗的緊張,脫落緊張的心靈,逐漸融化了存在的恐懼,安詳寧靜的心靈中,不隨恐懼感取捨分辨,自然有純澈的清醒呈現,清醒熄滅了掩蓋清醒的細膩疑惑,疑惑分辨消散了,清醒也就融化在無為、當下的明空廣覺中。
覺性遠離分別,猶如虛空從湖水倒映的虛空相中覺醒,猶如眼光從所看到的世界中,覺醒了眼光見一切的明晰無掛,猶如樹中香味並不是樹,猶如聲音自銅鐘發出,聲音並不被銅鐘侷限;於業塵身心中,明晰寂照妄想來去,純澈無掛體驗生滅,空明熄滅身心煩惱,心無染六塵境界,則心熄滅,覺察妄想而無取清淨,周遍十方即明性;明性熄滅無明,無明性幻,幻滅覺圓滿,圓滿即充滿宇宙微塵,圓滿一切生滅法中無來去,離生滅即清淨,於來去生滅中,如如不動即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性即空,於生滅諸法中無取,在因緣諸相中無捨,即心離心,身心脫落,自性現前,是名如來。
2016年10月9日 22:47
問:你害怕死亡嗎?
答:你害怕出家門嗎?死亡對於我,猶如你離開家,出門散心一樣,我不是我的身體,肉體六根猶如你居住的房間,房屋並非是我;我不是我的意識,思維記憶猶如你手中的工具,工具並非是我;我不是我的心靈,體驗覺受猶如貼身內衣,可脫落的並非是我;我是心靈深處,伴隨心識煩惱的明性,明性在身心體驗的深處,無染覺受分別,純澈明晰,不隨自我意識與肉體感知的相續而波動,就如同你房間內的虛空,與房間外面的虛空,是一體一性的無生無滅,無論你是在房間中,還是出門散步,虛空伴隨你生命所有的過程,而清淨圓滿,空性包藏房間以及外面的世界,在你所在處,所經歷的每一刹那,都無染無掛,未曾生滅來去,當下清澈遍滿。
你若將六根、心塵、恐懼疑惑當作自己,我如何引導你的靈魂,進入那明空極樂的佛國?
2016年10月10日 13:07
問:譬如我今生只能證須陀洹果,您讓我求辟支佛果,能得到嗎?若今生能證阿羅漢果,您讓我求聲聞初果,不是耽誤人家了嗎?我非大乘根性,您能令我得菩薩果嗎?
答:你是誰?你的自我,是你內心貪婪肉體六根,六塵蒙心所現的妄想因緣,因緣相續中,實無自我可得,自我既然不可得,何來辟支佛、羅漢果、菩薩果可得?既然心不可得,那麼自然諸相無得,因為相由心生,既然諸相不可得,渴求獲得證果相的人,必定是妄想,妄想生不出正果,妄想熄滅,不可得即是諸佛,故而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自性無生無滅,無垢無染,無來無去,當下清淨圓滿,名如來,非有一個如來可得,既然連佛都不可得,何況羅漢、菩薩、辟支佛可得?心離諸幻,幻滅覺圓滿,離幻即覺,覺性名菩薩,一心現三藏,三藏性空是如來,故而佛說,眾生宇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性皆是佛性,眾生心皆是佛心,只因覺迷之間,所現佛與眾生之差別,明心見性,見性解脫的程度,所現十法界如來莊嚴國土。
佛說,三界唯心所現,萬法唯識所變。你內心對現實自我的放棄程度,所現心靈深處覺性光芒的程度,光芒所現,黑暗即消,黑暗熄滅,即消融生死,光明所在,妄念停息,妄想停息,則輪迴熄滅,光中無雜,是空中無色,空中無色,是明晰無礙,覺明空一體,十方圓覺,是法界不動莊嚴國土,如來莊嚴報身。
光明在何處?如何尋覓?光明在於心,在煩惱中尋覓,故而佛說,貪嗔癡是道,煩惱即菩提。
如何解?譬如你貪婪美色,食色性也,凡夫無可厚非,可是,心有諸愛,則生諸礙,命因欲有,愛生輪迴,愛慾是生死之根本,依據法義,愛女人的色心,就是不應該有的,此刻就是你選擇生命方向的時候,你敢不敢面對內心深處對女色的貪婪眷愛,你敢不敢直面這些慾望渴求,你面對內心深處的慾望,看到他,找到他,直視他,你才有選擇他的權利,千萬不要當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你騙得了自己,騙得了他人,你騙不了死神,騙不過因果,生死輪迴種在你的良心上,你不敢面對自己的良心,你就無法面見如來。
你可以一次過不去,二次犯邪淫,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五十次,五百次,五千次犯邪淫,但是你要真實地面對內心的貪婪愛慾,你每犯一次邪淫,就要認清他一次,如同談戀愛的人,在熱戀之中,你或許分不清他的真面目,可是你只要在他牽引你、打敗你信仰的時刻,警覺他的存在,認清他的性質,他並非是你渴望的佛法信仰,你對於他每一次的警覺、認識、直面,就會每一次削減淫慾的力量,淫慾削減一分,你的心靈信仰中,純淨心、虔誠心就會增長一分,當信仰中的虔誠,大於淫慾對於內心的牽引,純淨心中,則掛不住淫慾的體驗,你就從三界魔王的手中,撿回來自己的性命,你,就有了不入生死輪迴的權利!
何為羅漢?心識無掛六根,心精純澈,觀六根聲色而無染,熄滅六塵相續,心光普照十方,覺自光明中,所現圓滿十方三世的智慧,心光與十方如來心光,相互交映,心光不被身心業塵煩惱障礙,清淨無染,是名阿羅漢。羅漢是我空,熄滅自我相,但是有法在,心光純澈,普照十方,就是羅漢的法,法不空,則有承載法的心,心被法所束縛,心法相續,久而蒙塵,塵遮蔽心,則法漸漸有相,相牽引心,心隨相轉,即入生死輪迴。
何為菩薩?修行三摩地者,即名菩薩,何為三摩地?思維修,深觀法我皆空,信受身心如幻、世界如夢的大乘中觀正見者,名修持三摩地,三摩地又稱為大幻觀,依如來究竟法義,深觀自我身心實質,心靈遵守法義,改變凡夫心識體驗,心識體驗鬆動融化,則思維概念、記憶逐漸脫落,思維記憶脫落,則意識分別漸漸停止,意識停止,則意脫離識,不隨識分別的意,就展現出心靈的推動力,原來,意,僅僅是心靈願望,取捨肉體六根,所現的一個工具,猶如眼睛可以看東西,耳朵可以聽聞聲音一樣,意,可以分別事物概念,卻無法對事物名相進行體驗、感受、取捨。
意脫落了識,識不再牽引意,意熄滅在心靈願望中,心靈願望失去意識的牽引,願望平復,願望就會如同冰塊一樣融化融解,願望的本質,是心靈體驗與覺受的相續聚合,願望融化了,體驗也就逐漸柔軟,柔軟中逐漸消失了,不被體驗凝固的覺受,也就如同冰塊融化成水,水流柔軟清澈,清澈的水流中自然會有覺性光明綻放,那就是三摩地的上層,脫落想陰境界,熄滅自我人格意識,入行陰光明海洋。到了這一步,三界六道,無量沙塵世界,隨你選擇,你在三界六道中,隨心所欲,隨意變化,微小如微塵,廣袤如蒼穹,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心想事成,具備所有神靈的智慧神通,無限智慧光明。所以我曾經說過,只有入三摩地高層的人,才有資格稱為魔王,因為魔王具備菩薩一樣的神通智慧,只是魔王貪著諸法,執迷法相,而不出三界,依據神通福報來吸引三界眾生,維護鞏固他的金碧輝煌的宮殿世界。
菩薩修行,不貪諸法,不戀諸相,深觀相由心生,諸相虛妄的實相,熄滅一切心相,而見諸相升起之源頭,就是心識分別,心靈純淨,修行持戒清醒,心不隨各個宇宙境界中,所現金碧輝煌、莊嚴世界而貪愛牽引,久而久之,覺受世界的習氣體驗清淡,逐漸分解熄滅,覺受熄滅,心不染境界,則諸種聖境消散,如同漫天飛雪熄滅在純明純澈的陽光中,陽光中熄滅了最後一絲水汽,則覺受熄滅。
覺受熄滅了,依據覺受所現的心靈覺知,失去了所分別的對境,覺知,也就融化了,猶如我們意識到,眼前所看見的景象是錯覺,那麼,不執迷錯覺的時刻,就是我們覺醒看到錯覺自己的時刻。
覺知就是識陰,是以心靈存在感,呈現三界六道、無盡世界的基礎,存在感融化,識陰分解,心靈深處的體驗,身心猶如桶底脫落,虛空猶如玻璃粉碎,世界猶如鏡面中倒映的山河大地般,瞬間傾覆,鏡面翻轉,瞬間,你從透明的玻璃瓶中解脫出來,玻璃瓶粉碎了,瓶子中的虛空,與外界的虛空合二為一,虛空本來是一體,是玻璃瓶將虛空隔絕,而有瓶子中的三界六道、無盡世界眾生,以及無限眾生的過去未來、生死輪迴,瓶子粉碎了,生死輪迴原本虛幻,世界眾生本來虛妄,過去未來只是一場夢境,夢境熄滅的瞬間,三界六道無始劫過去未來,當下遍知遍覺。
因諸法無生,而周遍諸法,因諸相性空,而圓滿諸相,因生滅無掛,而隨順因緣,疑惑盡消,而明性無雜,明中熄滅黑暗,光明也帶不動明性,光明熄滅,明性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空,空性無生,無生則遍滿,遍滿則無礙,無礙則無漏,無漏則無疑惑,無疑惑即覺性,覺性即明性,明性即空性,覺明空一體,是名莊嚴法界,身心脫落,入無生法忍,證如來寂滅性,證大菩薩果。入佛地。
何為辟支佛?在如來未出世時,覺十二因緣,悟身心如幻,名辟支佛。
此三乘依心成體,依心靈離幻程度,所現證果境界不同,依如來究竟法義修行者,最終成佛。故而,大乘、小乘,在於知見不同,在於心靈信受佛知見或者外道知見,而不在於生命累積的因果善惡業。惡業累積多的人,雖然修行中艱難很多,惡因緣阻礙深重,但是一心虔誠,信受佛知見,一樣可以即身成佛,善業因緣具足的眾生,若不信受佛知見,不願意出離生死,只願意貪婪六根享受,一樣會消耗完累世福報,墮落地獄輪迴,比如天界眾生,享受天人福報,本可以一世成佛,但是,因貪愛心深重,不願意出離,待福報消耗完,一樣輪迴六道,無有出期。
所以,修行者,終生修行的就是一顆出離心,出離心中有正見,正見方可見如來,故而,修行者信受佛知見,開始修行時,就是種下了成佛的種子,如同獅子兒,剛誕生時,就註定未來成為百獸之王。命運只在心靈深處,真實的選擇,你內心深處最渴望的,那就是你的未來。
2016年10月11日 11:51
靈魂是需要養分的,當心靈攀緣六根,沉迷在色聲香味觸法中,時間長久了,靈魂會窒息,心靈就會迷茫煩躁;當自我的慾望,在心靈覺受中淡化,不再取捨慾望體驗的心靈,自煩惱思惑中解脫,那無需分辨的純淨,是生命淳樸的清澈,柔軟單純的心,不再阻隔覺性的明晰,身心意識融化在脫落體驗的安詳純明中,極樂而自由的廣袤,是不可思議、無法言說的幸福,熄滅心靈取捨的,自然圓滿,熄滅了意識分別的,自然安詳,熄滅了情感覺受的,自然明晰,解脫,是原本未曾被束縛,幸福,是未曾造作的莊嚴。
2016年10月12日 01:30
一塊田地,孩子看到的是遊樂場,是內心的喜悅看到了自由;同一塊田地,科學家看到的是試驗田,內心的責任看到了人類的未來;還是這塊田地,農民看到的是一家人的溫飽,內心的寄託看到了希望;依舊是這塊田地,旅遊的人看到了田園詩意,內心的輕鬆看到了感官的娛樂;我們只能看到自己內心想看到的景象,或者說,外界所有的景象,都不過是內心境界所投射,其實,本質上,我們只是看到了光線。
這塊田地,是眼睛攝取光線的反射,折射在視網膜上,光信號轉成電信號,由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而形成圖像,可是形成圖像的大腦,並不能分別圖像,若沒有心靈覺知對視神經的取捨,意識不會對於大腦圖像進行分析對比,猶如看到田地的人,一定同時看到了虛空,可是沒有任何人,會對於田地周邊的虛空去體驗分析,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心靈願意看到的。
我們看到的同一塊田地,因內心的覺受經驗不同,而對於田地的認識感受不同,我們所看的,僅僅是心靈對曾經「看到」的,這種覺受的記憶,進行相續比較的過程,若心靈對於「看」這種覺受沒有絲毫記憶,即使我們的眼睛攝取了光線,心靈對於光線的折射,形成的圖像也是一無所知,猶如剛出生的嬰兒,眼睛具有攝取光線的能力,可眼睛對於光線的條件反射,卻是無意識的,心靈並不能形成「看」這種覺受經驗。
正是因為心靈對於「看」這種覺受有了記憶,心靈對所「看」有了對比,心靈取捨看的體驗記憶,才會有了所看到的記憶相續,心靈覺受中,看的體驗記憶相續,對比分別牽引心靈覺知,覺知取捨覺受體驗,形成了看的延續,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名相差別,名相差別帶動心靈覺知,與心靈曾經的記憶,對比相續,聚合緣起,才有了我們認識到的外界世界;因心靈對於外界世界,各種名相的差異分別,凝固了心靈中,能分別諸相的覺受,體驗固化了心靈覺知,而成為了自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虛幻一定有生滅,所以,我們寄託在虛妄世界中的心,就隨著虛幻的身心世界,生死輪迴,無奈無助地漂泊流浪,每一次死亡,都是你一生希望的落空,每一次的投胎轉世,都是你心靈恐懼在尋求寄託的安慰,可惜你生生世世的尋找,都是在水中撈月,可憐你生生死死的輪迴,都是在鏡子中取空花,永永遠遠都無法找到生命落腳之地,永永遠遠都無法終止夢境的輪迴,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生老病死,不是窮困貧寒,而是無法從夢境的輪迴中醒來。
而我們的靈性是不滅的,當你的心靈,不再追逐虛幻身心中,七情六慾的沾染,當你的心靈,不再被因緣世界的名相,所牽引鐐銬折磨,你心靈深處,見世界,而落落清淨的安詳,覺察身心,而明晰純澈的覺性,就會從身心意識中綻放,覺性不沾染六根塵色,塵色帶不動的覺醒,就是明晰離惑的明性,明性熄滅了身心意識,明中無雜無掛無礙,就是空性,空中無色,無生無滅無來無去,就是普照十方、如如不動的覺。
生死輪迴在覺性中熄滅,身心世界在明晰中消散,熄滅過去未來的,就是當下,離疑惑生滅的,就是隨順緣起而性空無掛的佛,靈覺性空,空性無滅,充滿十方,當下清醒遍照的,就是你、我、眾生原本的極樂狂喜。
2016年10月12日 09:05
看到的世界,與看世界的你,是同時於心靈中呈現的,呈現一切的心靈清澈的明晰中,卻本來無有你與你所看見的世界;猶如湖水倒映著虛空,而虛空中,並沒有湖水,以及湖水中虛空的倒影。
2016年10月12日 09:09
問:靈修教法如此多,哪一種才是適合我修行的道路?
答:面對死亡時,能給予你信心的,就是你應信受終生的教法,在你經受痛苦磨難,在絕望與折磨中,能安撫你心靈,讓靈魂感受安定的,就是你的導師。
2016年10月13日 01:46
睡眠越深沉,夢境中的細節越細緻具體,在夢境中,對境界的體驗越淡化,夢境的體驗就會模糊,當夢境不再真實,夢境就會消融,在夢中覺察夢境的時刻,就是睡夢甦醒的時刻,甦醒夢境的心,橫跨夢境,以及對夢境的覺悟,在覺悟夢境的清醒中,於夢境川流體驗中,心靈明晰清澈,既不隨夢境牽引,也無掛覺悟純澈,離生滅相續的當下,離分別是無生無滅的寂靜。
2016年10月13日 11:01
問:知道佛法難得,知道修行緊迫,可是我確實難以放下對人世間的享樂,以及名利色情等慾望貪愛啊!
答:理解你,糞坑中的蛆蟲,也放不下對糞便的執迷貪愛,這是正常的,何種境界的眾生,只能依據自心的業障,來取捨塑造世界的名相,對於蛆蟲,糞便的屎湯就是它一生追求,無法割捨的功名利祿,糞坑的污穢骯髒,對於蛆蟲就是榮華富貴,生生世世的功成名就。
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任何覺悟者都是從凡夫身心煩惱中,自證聖智而成佛,正因為經歷過你所執迷酷愛的種種誘惑,種種所謂的幸福與貪求,所以我知道如何解開這些貪求,對於心靈的鐐銬枷鎖,正因為解開了這些生生世世捆綁我們靈魂的枷鎖,所以我才能告訴你,修行者與凡夫身心之間,巨大的差別境界。你所執迷愛戀的一切,都曾經是我欲罷不能、貪愛迷戀的所有,我們人類活在世界上,無非就是為了滿足六根慾望,被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裹挾迷惑的一生,我們的心靈,猶如被柴火煙薰黑的鍋底,累世累劫的輪迴,紅塵色慾蒙蔽了我們心靈原本的樣子,習氣相續,情慾塑造心靈,妄想塑造出,一世又一世的我們所謂的自己。
你已經不認識本來的自己,所以,你認為當蛆蟲是無上的榮耀,執迷糞坑中的糞便,也就是理所應當,可是,哪怕能做一條滿足糞便願望的蛆蟲,也是很艱難的,並不是所有的蛆蟲都有糞便可以吃到,絕大部分的蛆蟲,都是饑餓而死,死亡的時候,你內心深處最渴望的願望,最強烈的體驗,會牽引蛆蟲的心,進入下一世輪迴,生生世世無法左右的死亡,造就了你生生世世,輪迴不休的絕望。請問你,究竟是活著的時候,解脫對糞便的執著,從污穢的糞坑中跳出來,徹底熄滅生死輪迴的恐懼重要,還是貪圖一生的眼前利益,被糞坑中,所謂現實的一點點慾望滿足,帶入無休止的生死苦海重要?
其實你眼前看到的這個世界,是由你的心識分別,裹挾心靈覺受中,記憶體驗幻化而成,你放不下的現實生活的享受,本質是心靈被六根塵垢染污後的痛苦,心靈若熄滅了對六根塵境的痛苦,清淨清淡的心,不會被外界世界的名相所牽引,也就是說,你的心靈,就永遠不會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幻色所綁架,你的靈魂,認識世界的,見聞覺知的靈魂,將消散在清淨柔和、純澈光明的心靈中,色中無雜,即空中無色,你的肉體身心意識,會像一件衣服一樣,從純澈明寂的心光中脫落,心光中的明性,不會隨著心光搖擺,心光熄滅了,明性依舊清澈圓滿,明性中熄滅分別,明性熄滅疑惑,明性無生無滅,就是空,空性無來無去,充滿十方三世,無染無掛,就是覺,覺性純明周遍,包藏宇宙蒼穹,充滿微塵刹土,無所不在,當下不動清淨。
你不存在生死,死亡消散在當下,空明覺性中沒有來去,宇宙一切生滅緣起,在你明晰純澈中生滅輪迴,你於宇宙諸相中無染無掛,你無掛煩惱痛苦,在無盡無量眾生身心中,你是他們見聞覺知中,落落清淨的喜悅,你是眾生七情六慾中,妙明極樂的自由,煩惱即菩提,眾生是煩惱,而你,卻是菩提真如,你從未離開眾生,眾生熄滅了煩惱,無掛煩惱的,就是你如如不動,你是周遍的喜悅,是純粹的光明,是極樂的廣袤,是寂靜的自由,是幸福難以描述的狂喜,是永恆光芒的大樂。
一切宗教經典,都在描述你的樣子。
選擇吧,你要什麼,你的未來,從心靈當下的選擇開始。
2016年10月14日 01:20
原來身心真的可以脫落,如如圓滿的聖妙光明中,極樂周遍那就是佛,不可思議!原來生命的清澈中,本來無有生死,六道輪迴天堂地獄,只在妙明空性中妄想生滅,真是不可思議!原來純妙喜悅中,過去未來十方三世,只是自性一瞥所現,宇宙是那一念錯覺,於錯覺中,如如不動,自由安詳就是如來,真是不可思議!原來人真的可以成佛,佛只是過去未來當下間,清淨無染、無生無滅的安然,於輪迴身心中,未曾離捨、從未改變的明晰,亙古只是刹那間的遺失,刹那中遠離分辨的,是永恆的大樂真如,真是不可思議!
2016年10月15日 08:59
如果不能覺察心靈對六根的貪愛,痛苦將不會停止,如果不能覺醒世界,是心靈錯覺呈現的分別,生死輪迴將無法停止,如果你沒有勇氣,面對生死命運只是心靈取捨的夢境,所謂的修行終將是一場笑話,如果你有勇氣看見心靈的實相,如來就在那裡。
2016年10月15日 09:14
修行者是逆飛的雨點,你有勇氣只看真理,而遺忘世界嗎?在你如日中天、呼風喚雨、權勢薰天、富可敵國時,你能否如面對死神般淡然寧靜、坦蕩安詳?在你身陷囹圄、疾病纏身、窮苦無依、貧賤低微,如一條打斷脊樑的狗,倒在垃圾場奄奄一息時,你能否明白生死富貴,只是因果循環中,一段一段、永不停息的報應?心靈沉迷六根,無法覺醒的痛苦,才是生命真正的痛苦,深陷七情六慾,被妄想牽引的心,才是生死永無終盡的源頭,你能以面對死亡的心態,對待你生命的順境,能以朝聖如來的心,面對人生中貧困卑賤,歡喜接納死亡病痛、不受身心自我束縛的心,是那無掛輪迴、無懼生死的大日如來。
2016年10月15日 09:16
我不再來,因為,我從未離去。
2016年10月16日 09:53
問:入三摩地定境是何種覺受?
答:真正的清醒,是脫離意識的,純粹的喜悅,是脫離覺受的,圓滿的智慧,如滲透在紗窗中的空間,橫跨過去與未來,當下清淨無掛,無來無去。
三摩地定境,很難用人類的思維體驗去理解,那是一種脫落了身心意識的清醒,是脫落了覺知體驗的純澈,是充滿身心,卻不被身心意識牽引、掛礙的明晰遍滿,你的心如目光清晰一切,充滿一切,明晰熄滅了身心極深處最原始的緊張焦慮,心識分別熄滅於心,遠離取捨分辨,未曾改變的清澈明性,就是三摩地;你的心覺照一切,所有生滅來去熄滅在覺醒中,空性熄滅了波動,安詳圓滿,無掛凝定的空靈,就是三摩地;你的心是亙古恆常的極樂,大樂是全然的了悟,喜悅是原始的自由,如清晨花瓣上的甘露,柔和甜美,如雪山之巔的空氣,清冽純樸,如蜂蜜浸潤細胞,身心每一粒細胞能量,都沉浸在蜂蜜的甜蜜中,在濃郁的妙覺花香中融化,你以一切生命呈現,在宇宙蒼穹、山河大地、眾生世界中,伴隨一切,卻在伴隨中,無掛當下的分別,如如不動,自在圓滿,生死輪迴中,極樂妙覺,那就是三摩地。
2016年10月17日 11:49
問:如何進入三摩地定境?
答:心離貪慾,明晰圓滿即三摩地。
問:何為貪慾?
答:心靈認為世界是實有,心識分別即貪慾!
問:如何離貪慾?
答:心深觀自我,自我在深觀的明晰覺察中,呈現出維護慾望的恐懼,柔軟心靈恐懼,恐懼熄滅於覺察中的深觀,覺受熄滅,深觀就是錯覺,錯覺熄滅,無需分別的純然,無掛恐懼分別的溫暖,就是明晰廣袤無垠的不動定境;三摩地是眾生形態的生命力,生命力以形態表現,表現卻不是生命力,形態是生命力的表現,生命力缺失,形態就會消亡,可是生命力卻無法被形態所獲得,故而三摩地遠離言說,不可思議,言語道斷,證入三摩地,生命力不被生命形態所制約,故而遠離顛倒妄想,熄滅生死輪迴。
心深觀死亡,是入三摩地的正道,柔軟清醒的心,直面死亡的緊張與無助,無助是心靈對覺受的體驗,恐懼是對自我存在的執迷,深觀中覺察自己,對構成自我的貪愛逐漸分解,自我因素分解在心靈清淨的觀察中,清醒中分解了慾望,清淡心就逝去了疑惑,緊張感舒緩消散,深觀的清醒就成為了恐懼;恐懼熄滅在安詳的接納中,自我與覺察,身心與世界,熄滅在離分別的明性圓滿中,明性是溫暖的喜悅,純然是性空的自由,當下是遠離疑惑的覺醒,身心如幻,世界如夢,於顛倒世界中,無染無掛、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是那亙古明媚的大樂,是如如不動的極樂,是充滿十方的清淨,是超越三世的自由。
2016年10月17日 11:54
問:老師安好,阿彌陀佛,請問「見性」距「了生死」還有多遠?
答:見性者,見與所見熄滅於心,心離分別,性本清淨,隨順因緣,而無掛生滅來去,生死只是當下解脫。
2016年10月18日 06:36
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在哭,但別人都很開心;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別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悅。所以,死亡並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2016年10月18日 10:26
法師問:六度怎樣講?性智行怎樣講?怎樣達到性智行?以及怎樣才能證三身四智?請老師開示答覆。感恩!阿彌陀佛!
答:心離我執,隨緣清淨名布施;心不貪六根色塵,覺察無染名持戒;心自察內心煩惱,真實懺悔名忍辱;徹底放棄此生,虔誠渴望佛法名精進;心觀自心,觀中離取捨,覺中離所覺,即心離心,心心無掛名禪定;諸心無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順方便為究竟,不著一法名智慧。
如何達到性智行?性者,當下也,智者,覺性是,行者,清淨心。
如何證三身四智?三身原無體,四智本清淨,幻滅性圓滿,心寂現如來;聞如來智慧,思維法義,修正自心,心隨正法,觀貪嗔癡心,心依法消,心融法滅,法我皆空,身心脫落,覺性明晰,周遍十方,無染無掛,無生無滅,遠離顛倒夢想,熄滅生死輪迴,為智。
覺不離幻,隨緣變化,隨種種心,生方便法,法法無生,依八萬四千眾生煩惱,開啟八萬四千方便法門,依凡夫身現解脫路,即相離相,依煩惱心說無生法,法法無掛,心心無生,名行。
心開意解,身心如幻,循諸性起,無取無證,隨諸幻生,不辨真實,不可思議,無所得,不可說,清淨隨順,自在解脫,如如不動,當下離幻,言語道斷,名自性。
一心三藏,心隨因緣現六根,名化身;心空法滅,覺性無染,圓滿十方,為報身;諸法本幻,幻滅覺空,不可得,不可說,隨順清淨,如如不動是法身;三藏本空,空不可說,諸心無得,心無所得,是如來法報化三身,是包藏過去未來、超越刹那亙古的當下,是離分別的自由,是無來無去的大樂,是無生無滅的本來。
2016年10月20日 02:04
問:尊敬的老師,我們從小接受教育,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走,當我們看到紅燈時,心靈被灌輸的概念產生對境,使我停下腳步,雖然我知道停下腳步,僅僅是因為接受過「紅燈停」的這個教育概念牽引發生,整個念頭是由六根攝取概念,幻化出紅燈相和停下腳步的意識,可是心靈如果不去分別,那有可能紅燈時也會走過去,會有危險,但如果分別,又產生業果,這時應該怎麼做?請老師開示指導!
答:糾正一下,你看到的不是紅燈,你的眼睛只是在看,卻什麼都沒有看到,因為眼睛本身不會成像,眼睛看到的僅僅是光線的折射,你所看到的景象,是心靈驅動你的意識,對於眼根攝取的光線進行分析,聚合心靈儲存的對於光線的記憶,而組合成為你看到的外界世界,你所說的看到紅燈,其實看到的整個過程,是心識在你肉身內,由覺受體驗相續六根塵色,形成的緣起境界。
你所說的看到,是心靈的決定,眼睛僅僅是看的一個條件,眼睛本身無法形成「看到」,否則,你睜著眼睛,在絕對黑暗的房間,也一樣可以看到,可事實是,你眼睛只能看,卻無法單獨形成看到的境界;我們所說的看到,是心識中內在覺受,看到的核心,是心靈對體驗記憶的取捨,比如說,你眼睛失明後,聽到紅燈警告,意識對聲音做出反應,你的內心得到了啟示,形成不能過馬路的決定,這個啟示,與你眼睛看到紅燈後,心靈本能地停止腳步前進的啟示,是同一種心靈決定,所以,你所說的看見紅燈,這整個一套系統,並非是你的意識與眼睛相續的結果,而是心靈在覺受記憶的輪迴中完成。
你能意識到紅燈,紅燈是你意識分別,牽引心靈記憶所現名相,在你的意識深處,能覺察意識的心靈覺察,覺察深處的清醒,就是你的覺性,覺性不會隨著你的意識分別,而失去了祂覺照的能力,恰恰是因為覺性的清醒,被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割裂,所現你的意識、情緒、體驗、感受、見聞覺知種種分別,你的自我就是在本覺中,迷失了本來面目的妄念業障在輪迴,所以,你要做的並不是不分別紅燈,而是心靈隨順意識分別,在意識中去觀察意識分別。
你意識到紅燈就停止,綠燈就過馬路,但是內心的覺性清醒,不會因為意識分別而迷惑,能在意識分別中清醒,能在情緒體驗中清醒,在意識分別中離取捨就是觀照,在體驗覺受中離貪愛就是出離,即心離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隨順因緣而現行住坐臥,心於世界名相中無礙無掛,這就是修行,故而,禪宗大德,終日走路不沾一粒塵,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終日說法未曾說一字,何以故?覺性無染,諸法性空故;身心無掛,自性無生,故諸法如義,世間法即是如來隨順方便,善巧普度之妙法門。
以上的解答是依法解惑,思維邏輯你不一定能信受,你不一定能看得懂,我下面給你說人話,你能聽懂的具體操作的方法,那就是——接納,看到紅燈,你的心靈接納紅燈,以及與紅燈相連帶的所有概念記憶體驗,停止腳步;看到綠燈,你的內心就接納綠燈,接納紅綠燈的心靈,柔軟安詳,清淨清醒的心,不對紅綠燈起體驗取捨,紅燈就是紅燈,它就是一個社會規則,遵守就好了,你不必要因為它是紅燈就去恨它,也沒有必要因為它是綠燈而心生歡喜。
你要做的,是將心靈對於紅綠燈的感受淡化,紅綠燈僅僅是概念是規則,你要在心靈遵守這個概念規則時,覺察到心靈深處,認知這個概念規則的內心清醒,如果失去內心清醒,你的情感思維是混亂的,你根本不會理會紅綠燈,大馬路就是你家客廳,隨著你心意橫衝直撞,對吧?正因為你的內心清醒地明白,紅燈不能過馬路,所以,去你內心的明白中,尋找支持明白的清醒,去身心概念中尋找、體驗、感受,覺察到心靈深處的清醒,這個清醒才是你生命的源頭!這個清醒中並沒有分別紅燈的你,以及你所分別的紅燈,祂只是簡單純澈的清醒而已,猶如你看世界的目光一樣,眼光能見萬物,萬物由眼光所現,卻無法改變眼光見世界的明晰。
2016年10月20日 08:45
何為中道?
答:煩惱是中道,何以故?煩惱即分別,分別即心,心即幻,離幻即覺,非幻不動。
何為理體?
答:隨順是理體,何以故?隨順即無取,無取即無捨,離取捨即無生,無生即無滅,無來無去,當下名解脫。
2016年10月21日 10:54
信仰之中有了自我,如同眼睛摻入了沙礫,沙礫傷害了眼睛,自我維護歪曲著真理,純粹目光中升起虛幻,虛幻蒙蔽了本來,自我就是眾生無法逃離的生死劫。
2016年10月24日 03:25
一粒稻穀漂浮在滄海上,稻穀認為自己只能是稻穀,執迷自己的軀體,就會經歷大海波濤,在驚濤駭浪中翻滾,茫茫生死無有出期;稻穀懷疑自己的軀體並非是自己,覺悟席捲軀體的驚濤駭浪,是因為執迷軀體所現的因緣;因緣生滅來去無法留住,本來是虛幻,而虛幻中,不隨因緣來去的清醒寂靜,是未曾生滅的本來,當確定自我與世界都是夢境之時,你的心靈,會在生死輪迴的夢境中,睜開眼睛。
2016年10月26日 09:13
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當往事煙消雲散時,回頭想想經歷的人生,會發現絕大多數事件的發生、結果,並不依據自我的意願而轉移,無論你多麼努力,事件的發生往往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並不照顧當事人的心情,因此古人又有了「盡人事,聽天命」的感悟。
萬幸的是,世間畢竟還有佛法,為我們這些凡俗眾生,揭開生死輪迴的迷惑,人生是一段一段因果相續構成,體驗因果的自我,是心靈升起的一個一個念頭,心靈承載的一個一個體驗,交織聚合而成;我們所經歷的世界,所感受的貴賤福禍、七情六慾、幸福痛苦,本質上都是心靈編織的夢境,心靈陷入過去、未來、恐懼與希望的習氣妄想中;人生,無非是心靈所承載的,無始劫妄想業障的洪流。
既然自我,是心靈一念一念迷茫相續所現分別,既然命運,是心靈取捨體驗、覺受凝固所現境界,那麼,當境界現前時,無論是順境、逆境,都是我們可以在境界中,改變自心取捨方向的時刻。心靈如果貪執世俗間的諸種境界,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無論是順利還是坎坷,執迷當下境界的心,就一定被境界帶入幸福或者痛苦的覺受,心隨境轉,因緣牽引心靈清醒的覺知,覺知渙散,清醒中升起境界,分別鐐銬心靈,覺受凝固了明晰,離生死的純明覺照,被希望或恐懼的體驗席捲,七情六慾如沙塵暴,裹挾心靈深處的純澈明晰,看似活生生、具體鮮活的生活,卻延續著生死洪流中,無法停止的片段,你此刻無法割捨的眷戀,就已經註定了你,未來的生死輪迴,宿業流轉。
任何一個念頭中,都住著佛,任何一層體驗中,都有如來清淨法身。是解脫,是輪迴;是成佛,是生死,全靠我們當下心靈作出的抉擇!在遭遇世間境界時,記得,這一切都是因果,是心靈創造的過去業,在今生此刻的兌現,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努力辦好世間的事務,更要知道,在境界中,修煉自己的心,在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體驗中,找到那個放捨境界,了了清淨的清醒,在境界中,能放棄對境界的執迷,在體驗中,能觀察體驗的清淡,在妄想中,能覺察妄想的冷靜,在命運洪流中,能安住於心靈當下的自由,心無所得中接納自我恐懼,直面幸福苦難所有境界,擁抱死亡而無所牽掛的,是諸佛的慈悲。
佛在妄念中,妄念掛不住,思緒帶不動,意識無法分別的,就是如來。
佛在煩惱中,情慾無法染著,覺受無法掛礙,感受無法觸及,七情六慾中的熄滅,就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佛。
所以,修行只在心靈刹那間的選擇,過去我們沒有選擇生命的資格,我們只能被累世因果所選擇,現在有佛法的標準作為答案,有如來究竟法義作為方向道路,剩下的事情,就看你心靈深處,對自我、對世界,最真實的動機選擇了,你要什麼,未來就必定會成為什麼,故而佛說,萬法性空,因果不空。
2016年10月26日 09:13
無論你感受到幸福或者痛苦,那體驗中的內心清醒,不會隨著所體驗的感受,而改變了清醒的性質,清醒是無掛體驗的,不隨感受取捨,不被分別迷惑的,才是清醒;猶如光芒透過水波,只有水波可以看到光明,水波卻永遠不是光明,而光中,明晰無掛水波,無雜無染,即性空無生,明性中並無光,亦無水波蕩漾,無生無滅,則無來無去,是常樂我淨。
心靈中見世界萬相,卻熄滅了名相的寂照,心靈中覺觀一切,卻不隨分別掛礙的清醒,是修行者生命唯一的方向,安詳而飽滿,極樂而自由,生老病死猶如黑暗在明晰中凋零,我們在清醒中遭遇如來。
2016年10月26日 10:06
問:如何是信仰中有了自我?
答:利用信仰寄託自我存在價值,期許通過修行改變生活、獲得富貴地位,期許借助佛法獲得來世的幸福生活,信仰成為滿足自我貪婪的途徑,自我獲得成為信仰的核心,自我體驗感受,成為衡量真理對錯的標準,這都是信仰中的自我,猶如眼睛中摻入了沙礫。
如果信仰的核心,是建立在滿足自我體驗的基礎上,那麼在臨終時,赤裸裸面對死亡黑暗的,就是你自己的心與意識,你認為的自我,本質是心靈被六根塵色凝固的妄想,當死亡的因果,開始分解構成自我的因素,四大分解時,心靈失去素日習慣攀緣的肉體、意識、情感、思維、體驗的過程時,你的心靈覺受必定會緊張、惶恐、不知所措,陷入迷茫而極度恐懼的掙扎之中,心靈被平日攀緣的貪婪習氣帶動,在意識的昏迷、體驗的混濁中抓取,心識試圖穩固自我存在的體驗,心靈試圖維護體驗的抓取,就是業力抓取你的心靈,靈魂被因果帶入下一個輪迴。
如果在平時的修行中,你對佛法的信仰至誠虔敬,依據佛法無我、出離、布施、清淨的標準去約束自心,以真實的心,直面情感意識中,對自我感受的維護,對自我虛榮的愛戀,直面內心貪嗔癡三毒,依純正純淨極端的信仰,摧滅心靈對自我體驗感受的依賴,純淨的信仰中,虔誠熄滅了自我體驗的因素,信仰中失去自我,就沒有一個信仰真理的人,也就沒有一個被心靈所承載的信仰,法我皆空,身心幻滅,非幻不滅,離幻即覺,非幻不動,那麼,面對死亡時四大分解恐懼的,就是純淨無雜的心靈覺照,圓滿覺性猶如光中之明、樹中之香,隨順因緣而不動,周遍十方而無掛,是空中無色,猶如明性離光,是生死中無掛生死的清醒,是輪迴中無染分別的廣袤,是身心煩惱中的自由極樂,是昏沉混濁中,落落清淨的當下,當下無生,身心自我熄滅於當下,死亡與輪迴,於當下解脫,是名即身成佛。
2016年10月28日 07:10
那身心中,從未離開的,是靈魂的歸宿;在身心中,未曾改變的,是生命回歸的方向。
2016年10月29日 01:00
慾望是一種疾病,當你心靈健康時就能體會到他的痛苦;情感是一種昏迷,當你生命清爽時就能覺受到他的無助;意識是枷鎖的鐐銬,當你的覺性在心靈中睜開眼睛,明晰中熄滅了自我,生死輪迴只是意識編織的恐懼,安詳中本無過去與未來,落落清淨的當下,就是如如不動的大樂。
2016年10月29日 01:59
問:你說法界就是你的身體,無法理解。
答:你看到太陽了嗎?陽光普照下無有陰影,你看到蠟燭的火苗嗎?蠟燭燈芯的火光,無法與太陽璀璨的光芒相比,可是蠟燭光明摧滅黑暗的性質,與太陽是無二無別,法界就是太陽光與蠟燭光中,驅散黑暗的明性,明性隨著光芒所現,驅散黑暗的性質,卻不會隨著光芒消失。
你從陽光下走入黑屋中,在絕對黑暗的環境中,你眼睛什麼都看不到,可是心中知道,自己進入了黑暗的房間,你心裡知道進入黑暗,雖然什麼都看不到,卻不會埋葬了內心的「知道」,不會因為你從陽光下進入黑暗,而心靈消失了知道的「清醒」,心靈深處的清醒,清醒中能見陽光、黑暗的明晰,就類似於陽光與蠟燭光中的明晰,明晰不會隨著你進入黑屋,而減損你明晰的遍照,明晰不會隨著你站在太陽底下,而增長了明晰的純澈。
無論你身處何方,在何種環境裡,體驗與分別無法沾染明性的純澈;心靈深處中能展現世界,卻不被所展現的任何名相所蒙蔽、牽引、扭曲的清醒,猶如眼光能看見一切,卻不被所見事物改變眼光明澈的性質,這種身心意識、煩惱體驗深處的「明晰」,就是法界,也就是你先天的覺性。
心靈深處的清醒,猶如雲彩中的虛空,雲層來去虛空不動,不被身心自我所蒙蔽,所以祂伴隨你生生世世,輪迴中祂未曾離捨,祂隨順你生生死死,在你身語意的業障相續中,不曾改變祂的明晰,祂在你身心自我中,無掛你的意識分別,無染你情感體驗,性空圓滿,故而周遍十方;祂是你意識中的脫落,不可思議就是祂;祂是你體驗中的捨棄,無取無捨,清淨無染就是祂;祂是你心識分別的本質,分別心即錯覺,錯覺熄滅了,存在感的疲憊,無法侷限的圓滿自由,就是祂普照十方,圓滿三世。
祂是你身心中的明晰,明晰熄滅了心靈分別,錯覺熄滅了,不可說,無所得,當下就是祂的圓滿,因無所得,故而性空,因性空而周遍,因周遍而充滿,因充滿而無所不在,因無所不在而隨順,因隨順無掛,隨緣無生,而圓滿十方,如如不動,祂是明性,明性熄滅生滅幻覺,十方清淨就是覺性,覺性中熄滅分別,當下圓滿,無生無滅,就是空性,空性隨順因緣,無來無去,無掛無染,就是明性。
明,空,覺性,三位一體是法界,是如來報身,因明空覺性而現世界,在因緣世界中,緣起性空,空性無掛緣起,如如圓滿不動十方,在眾生身心中,清醒的心靈中,明晰遍照未曾離捨,不曾改變,故而,十法界世界眾生,緣起緣滅,生死輪迴在覺性明空中,明空覺性隨順眾生生死輪迴,未曾改變,從未遠離,在眾生身心煩惱中,當下圓滿。
故而,當你覺醒了身心深處,那從未改變的明晰本來,你就熄滅了心靈中的自我,自我熄滅於心靈明性,明性不隨生滅幻想波動消失,明性中無有生死,你就脫落了生死輪迴;心靈脫落了疑惑,你就是明空覺性,明空覺性是十法界一切眾生世界的本來,猶如蠟燭光融於太陽光,光與光的形態不同,可是光中明性卻是統一不變的清醒純澈,純澈明晰就是你,你就是十法界整體世界。
因為有明空覺性,而現十法界,而明空覺性,卻倒映著如來,或者說,因為有覺性,而假說有寂滅本覺,當覺性熄滅,明空覺性與十法界,同時熄滅融化在當下,那不可說、不可思議、不可觸及,卻亙古恆常的圓滿大樂,極樂解脫,圓滿十方的巨能浩瀚,百兆萬億的神靈變化,一微塵世界中的成住壞空,山河大地,皆是如來清淨圓滿;無量無際無邊無限眾生,身心中無盡煩惱思慮,皆是如來清淨法身,隨緣所現方便,眾生界就是佛界,眾生心就是佛心,煩惱即是菩提,生死當下涅槃,諸相非相,清淨如如皆為佛相,眾生與佛從未分離,你見證了身心當下的虛幻,就見到了如來。
2016年10月30日 02:41
問:「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可以請老師解釋一下《圓覺經》裡的作、止、任、滅這四病嗎?
答:一者作病,意思是通過種種努力,通過各種修行方法獲得涅槃,可是自性本來清淨具足,不是由分別心的努力而獲得成就,所以,求獲涅槃,就是一種妄想,猶如水中撈月、鏡中取花,月並非自水而得,花並非鏡中而生,依生滅法求涅槃相,涅槃亦成生滅相,生滅相非涅槃,故圓覺是性而非相,圓覺自性為如來究竟義,究竟義眾生本來具足,非靠外求,故而作者與所求終是虛幻。
二者任病,意思是,心靈徹底放任自流,既不求涅槃,也不求解脫,不做有意識的修行,也不求證真理。因為生死涅槃本身都是妄想,在生死之中不起妄念就是涅槃,諸法生滅聚合皆是自性所現,我隨順諸法不加以作意,心隨因緣不加以分別就是涅槃,認為順其自然就是如來圓覺,將心、行上的無所作為、無所分別當作覺醒,這是離心說法,承認諸法實有,不明白諸法空有,不了解世界唯心所現,不懂得萬相唯識所變,清淨性隨心識分別牽引,被諸法名相牽引覺性,陷入心靈深層的細膩妄念取捨之中,覺得順其自然就是涅槃,卻不知身心、自然、涅槃、生死本身就是心靈妄想,心靈隨妄想而不能覺醒,順其自然就是心識陷入細膩塵沙惑,宿世業障在相續。
三者止病,是以奢摩他的止觀境界,企圖以熄滅自心妄想,從而證入如來寂滅性,以為清淨心就是涅槃,認為一切諸相於心靈清淨,妄念不生就是涅槃。這是將阿羅漢的境界,當作了如來大定,如來圓覺,非以止觀得之,眾生自性,本來清淨,非從熄滅煩惱中獲得,有所獲得之法,即非佛法,佛法是隨順緣起而無掛,隨順生滅本無生,隨順諸相而清淨,隨順諸妄心而不動,非止觀清淨可以獲得,故而說,止觀是病。
滅病,以為生滅二法為實有,因為內心認定有一個空境界可以獲得,空境就是阿賴耶識存在感的體現,因為生與滅都在體現存在,故而,存在感中,名相身心的所謂熄滅,恰恰是心靈對於存在感妄想的延續,因為不明白心靈是覺性困頓所現幻覺,幻覺本空無有體性,執迷幻覺中衍生出來的身心自我,所以才認為煩惱身心是實有,只有實有的身心,才談得上永斷一切身心煩惱,只有可以被獲得的空境,才談得上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猶如夢中人,試圖在夢中自殺,從而覺醒夢境,是不可能的。
夢境中的生與死,煩惱與永斷煩惱,境界與永斷境界,都是存在感妄想的波動,都無法解脫生死輪迴,生滅二法的束縛,陷入無明妄想中永無終止。故而說,滅除一切煩惱,永斷根塵境界,是病,真正的覺悟,是心靈觀察煩惱,於煩惱身心中,無取無捨,真正的解脫,是心靈隨緣六根塵境界,於世間諸境界中,覺性如光明透過心靈分別,念頭情緒猶如飛鳥凌空,體驗感受如雁過寒潭,行住坐臥心心無掛,嬉笑怒駡自性如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正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