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仅供参考)

 

 

當一個人,就當你成為神的時候啊,你內在,祂是一種完全不受任何概念、分別所觸及的,究竟而原始的一種安寧感。這種安寧感,祂不會被任何的體驗、細膩的記憶所觸及,祂不會被任何個體的意識所分別,那就是愛。真正的愛,祂是沒有客體與主體的。祂不是說,我是愛,你是我愛的人,我愛你,或者是,我不愛你。祂沒有這個「我」和「你」的這種分別了。

 

那是一種深邃而原始的,從來沒有改變過的,完整的、神聖的包容。就祂是神聖的,但是祂同時又是接納一切不神聖。就說是一切不神聖的,在神聖的接納當中,他也不可能對神聖本身,產生任何的損傷。那種神聖本身呢,是一種究竟平安的、深邃永恆的安寧與包容。那種包容,那種無限的、沒有任何評價的包容,那個就是愛,那個是神的愛,就特別特別偉大。

 

我現在就是在這個地方,而且我現在在這個地方,並不是我進入這個地方了,而是那個地方就是我。所以,我為什麼說,我現在就特別痛苦在這兒,特別苦惱在這個地方。每當這個地方——這地方就是天堂,就是每次大概,就是一兩周啊,我要在這個地方醒來的時候,祂是在我的心靈的很深很深的地方,祂是在我的……

 

就是我們不是有人格認知嗎?就是我看到這個咖啡,我看到咖啡了之後,我的意識判斷到這個咖啡,我的心底裏面對我的判斷,產生了確認。這個「確認」,就是我的認知,你知道嗎?就是我確定我的意識看到了咖啡,這個確定感就是人的認知。

 

這個認知背後很深很深的地方,那是我修行成就的,純生命的光的地方。那是一個純光的生命,開始甦醒的地方。那個地方距離我的認知中間有一個,就說是比較遙遠的距離。但是他距離人類已經很近了,他應該算是在人的靈魂感知當中。就是在靈魂感知和心靈認知之間,還有一個通道。這個通道目前我還沒有把他……就光還沒有過來,所以他還是一個灰暗的因素。但是他已經不是純黑的了,他是灰暗的一個通道。但是灰暗,你也看不清楚嘛。但是我是在我的人格表面、我的認知、我的意識,在灰暗通道的這一頭;而在灰暗通道的那一頭呢,就是純光的生命。

 

就是每次當我要一週或者兩週,當我這個輪迴要開始甦醒的時候,我的人的這面,就特別特別地,就說是很焦慮,很焦慮也很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人的這面知道,那面是神,我神的那面要甦醒,就要把我人的這面徹底遺忘掉。

 

什麼叫「寬恕」?寬恕等同於遺忘。因為你心裏面記着的,是凡你心底裏面惦記着的,都是你未曾寬恕的。只要你心底裏面對這個事情還有體驗,有習氣的記憶,只要你腦子裏面還對他有概念的分別,就證明你沒有寬恕。真正的寬恕是徹底地遺忘。就是你見到這東西,你不認識,這個叫「寬恕」。

 

現在就說是牽扯到我的這個靈性,不能夠徹底甦醒的,就是一個開車,就是開車。因為開車,他不是動作,開車是一種心靈對車輛的熟悉。就是你對車輛得要有那個車感,很熟悉了之後,你在路上開車的時候,你看到什麼景,看到前方的路況了之後,你可以及時地、提前幾秒鐘作出判斷來。這個是開車的一個最必要的、最基礎的車感。

 

但是我不行,你知道嗎?就說是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是我內在的體驗、記憶,就會被清洗一次。就是我昨天晚上臨睡前的時候,就是我感知到靈魂內在那個靈性啊,那個純天堂的光啊,要醒過來了,但是祂被一根線牽着。那根線,就是我心底裏面對於車的一種恐懼感。

 

我實際上很喜歡開車的。但是呢,神一旦醒過來,祂就會delete,就是從我的心靈的體驗當中,從心靈體驗的基準當中,把開車的車感,就給清零掉了,清除掉了。清除掉了之後,你的意識知道是車,你不知道怎麼開的。你的意識知道這個是車,但是你握着方向盤,你是完全沒有感覺,你是完全沒有任何記憶的。這是很可怕的事,你知道嗎?這個是我目前,就唯一的一件,阻礙我修行的事。

 

唉呀,假如說我要是沒有這方面的牽掛啊,在那個靈性甦醒過來的時候,我的這個靈性在我的靈魂感知內,甦醒過來的時候,我的整個靈魂感知啊……靈魂感知像是一個蛋殼一樣,他是蛋殼裏的那層薄膜。而蛋殼的這個外表的硬殼啊,就是我的身體、我的意識,還有我的心靈的認知。我的意識、我的心靈認知,包括我的肉體細胞構成的身體啊,他是蛋殼的最外層的這層硬殼。裏面還有一層薄膜,那個就是靈魂感知。

 

當靈性開始在靈魂感知當中甦醒,就像是伸了個懶腰一樣。祂要甦醒的時候啊,我人格這面,就是建立在我的肉體細胞之上的,我的心靈的認知、體驗和我的意識,就會很緊張。因為我知道,我馬上要失憶了,我這個人馬上就要失去記憶了。這個記憶不僅僅是我的大腦當中的概念,更多的是我心靈當中的體驗。

 

就是我的體驗儲存的經驗,我的感受形成的狀態,都會被清零掉的。一旦清零了之後,我的……就是內在的靈性,就是甦醒那個靈性啊,祂就變成了我,那個是我真正的自己。靈性甦醒了之後,我人格這面啊,他就類似於一種被光明壓制的黑暗一樣,黑暗就會……因為光升起來了之後,那個房子裏面的黑暗,他就會瞬間消散掉的。但是那個角落裏面,可能有點遮擋物,還殘存着一點黑暗,那個就是我的意識和我的人格。但是其他的99%的地方,全部都是純光的境界,那個就是靈性的狀態。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就是我在3年前剛剛進入八地菩薩的時候,我說八地菩薩的感覺就是,黑暗當中睜開了眼睛。原本這個黑暗就是眼睛,眼睛就是黑暗。現在這個眼睛呢,在黑暗當中睜開了眼睛。祂看到了黑暗的這個「看」,祂就不再是黑暗了。祂雖然還沒有光明,但是祂已經不再是黑暗本身了。

 

看到黑暗的這個「看」、這個清醒、這個清澈,就是八地菩薩,就祂是一種無生的狀態。而這個黑,這個黑暗呢,他就是分別的狀態。就是「分別見」,就是有明暗、動靜、生滅,種種的相、種種的性質、種種的緣起,通稱為「黑暗」。但是在緣起當中,能夠看到緣起,卻不被緣起牽動、改變的,那個叫「覺性」。

 

當時後來又過了大概一兩年,我說我的這個自己內在靈性甦醒的時候,就像那個小鳥啊,戳破了蛋殼,探出它的小腦袋,很好奇地在四周看。現在到了第三年的時候,就是那個小鳥啊——我整個的身體,靈性的身體,就要從蛋殼裏面出來了。

 

現在我的身體已經晃悠晃悠地,已經把半個身體從蛋殼裏面,已經挪出來了。就是我的肩膀已經從蛋殼裏面出來了,我的頭和肩膀已經從蛋殼裏面整個露出來了,就是我現在這樣的狀態。就是我內在的這種靈性甦醒的時候,像我昨天晚上打完坐,臨睡前甦醒的時候,我知道就是靈性將要成為我自己的時候……

 

靈性有一個特質啊,祂一旦成為我,人世間的我所有的記憶,就沒有了,我的人格體驗就沒有了。不是我看到了,忽視他們,而是他們就真的沒有了。因為光只能看到光,你知道嗎?黑暗只能看到黑暗,光只能看到光。

 

在光的那種境界,在純靈性那個境界當中,第一個感受,是從一場深深的無限黑暗和沉重的夢境當中,甦醒的感受。甦醒的感受就是解脫,你從黑暗當中解脫出來了。那是一種大復甦的輕鬆的感受。

 

第二種,是深邃的、悠遠的、永恆的、原始的安寧感。這種安寧感,無限、無量、無邊,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這個是靈性的感受。這種安寧感,祂實際上是一種極深極深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祂為什麼安全呢?因為祂從來就不是黑暗,祂從來就是光明。黑暗只是祂在夢境當中的一層障礙而已。而現在祂從障礙當中解脫出來了,這種光明本身沒有任何損減,所以祂極度地安全。

 

因為安全與安寧,所以祂無限地幸福,所以祂不會有任何的恐懼。所以反過來講的話,任何在夢裏面曾經發生過的恐懼,都不足以威脅祂。就是祂是不被心意所分別的完整,祂是不被眾生的生命境界所觸及的神聖。就是靈性這個地方,是可以用神聖來形容的。祂非常地純潔。

 

純潔,而且祂是究竟的愛,祂是真正的愛。這種愛沒有主體與客體,祂並不是一個愛着眾生的神,也不是有很多眾生等着祂去愛。而是,在祂純光生命的原始、亙古、完整當中,就從來沒有眾生離開過祂。祂是一切眾生生命的本質,祂是一切眾生心靈的本源,祂是眾生體驗和感知的性質。祂滲透在一切生滅眾生當中,卻從來沒有被眾生的生滅夢境所扭曲過、改變過、褻瀆過。祂接納一切生命。接納一切生命,卻不被任何接納的生命所動搖的,那種完整、清澈的寬恕,那個就是愛。

 

真正的愛,神的愛,就是究竟、永恆、完整的寬恕、接納。就是沒有任何評價,也沒有任何拒絕,沒有一絲一毫的分別,卻對所有的分別、恐懼一視同仁,沒有任何條件地接納與寬恕、諒解與擁抱。那個是愛,那個是神的愛,那個就是我現在的地方。

 

所以說,你說我昨天,我問你們,我跟十幾年前那個我有什麼不一樣,你們說我,好像我比過去那個人啊,過去那個人有智慧、愛憎分明,現在呢,好像我身上有了這種慈悲的感受,是吧?我也發現了。我身上現在,就說我的心啊,我整個的身心內在很溫暖,我也不知道這種溫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你知道嗎?但是我的人格就是變得很溫暖、很寬容。就是我對這個世界,對於人間,對於自我,對於其他人都是很寬容的態度。

 

我也不知道怎麼改變的,就是我沒有刻意地去為我的人性人格做任何的修改,沒有,我沒有做過。這個就是因為靈性甦醒了之後,靈性本身,祂是天堂,你知道嗎?就說天堂是靈性的具體表達,靈性是天堂的生命表現,這兩個是一個東西。

 

就是因為我大概隔一週,或者隔兩周,靈性就會甦醒。靈性一甦醒,伴隨着靈性光明浮現的,就是整個天堂那深邃的、永恆的、亙古無限的、純生命的神聖之愛。祂就是究竟、深邃、永恆的安寧,祂是幸福的平安感,祂是接納一切分別而不予定義的寬恕的溫暖。那個就是真正的愛,就是靈性就是愛。這麼說吧,靈性沒有個體生命,只要你甦醒了靈性,你就屬於天堂的一部分,你是光的形態,不是人的形態。只有在「見」與「所見」的三界之內,你會有個體形態;超出三界,進入天堂都是光。

 

實際上,這個是我……所以就從我個人來說,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候。因為天堂距離我的這個……天堂是在靈魂感知內浮現的覺受的光明。感知,他不是靈魂宇宙嘛,在感知的盡頭是人的覺受,生命的覺受。生命覺受當中蘊含的覺知的光,就是靈性。他跟我的靈魂的這種感受,跟我的這個人格自我的認知,他是一個體系,你知道嗎?他是相互淨化、相互循環的,此消彼長的一個循環淨化體系。

 

所以,就是我更喜歡、更眷戀這個地方。我更眷戀天堂的這種無限無盡的、溫暖而究竟的平安感,以及這個平安感帶來的,對於我的人格無盡無限、不予任何評價與拒絕的,溫暖的愛與原諒。天堂對於我就是無盡的寬恕、原諒、釋懷與擁抱,任何人都會喜歡天堂的。

 

法界裏面沒有愛,用人格去體驗法界,就是很冷清。法界裏面很清淨,就是很冷淡,很……不能用「冷淡」來說,祂沒有情感這種淡漠,祂完全沒有情感的。進到法界了之後,人的這面會感覺到很冷清,因為祂沒有人跟你交流,祂也沒有人愛你,為什麼呢?因為在法界裏面,你就是個細菌。

 

在法界裏面只有一個詞——在天堂只有一個詞,那個就是「神聖」;法界只有一個詞,叫「莊嚴」。法界就說是,一進入法界,我就不再是一個永恆存在的純光的愛了。一進入法界,這個純光的愛,就消散在了圓覺普照、十方圓明的莊嚴智慧之下了。在莊嚴智慧當中,那個靈性的愛,那個就是一抹錯覺,就是玻璃上倒映着夕陽的一抹亮光而已。

 

在法界裏面只有智慧——純智慧、大智慧、普照智慧,收納了過去未來,容納了十方三世,以及當下剎那間普照無礙的諸佛的這種莊嚴。那個裏面,法界裏面就完全脫離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靈性天堂脫離了「我相、人相、眾生相」,但祂本身是「壽者相」。

 

但這兩樣東西,從我人性這面來看的話,從我人格本身來說,我更眷戀天堂。因為祂會讓我的心靈感覺到,當下你可以死在這個地方的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愛、無限的幸福,以及無窮無盡的狂喜與極樂。那種狂喜與極樂,祂不是你的心理上的,祂不是你意識當中的,而是你生理上的。就天堂當中那種狂喜,很類似於男性在射精的時候那種感覺,祂是一種極度愉悅、極度亢奮,狂喜而無窮無盡的那種激越感、愉悅感、幸福感和興奮感。但是祂沒有終止,祂洶湧澎湃,祂永遠不會有衰減,而且祂永遠不會停止。那個是天堂帶給人的生理上的一種感受。

 

天堂帶給人的心理上的感受呢,是一種感動。就是你深深地感動,這個宇宙當中,有神在愛着你,而這個神對你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沒有代價的,沒有分別的。祂永遠愛着你,祂過去愛着你,未來也愛着你。無論你是生,無論你是死,無論你是天使,無論你是魔鬼,祂對你的愛,永遠不會停止,永遠不會改變。祂永遠接納你,永遠原諒你,永遠寬恕你,永遠擁抱你。那個是對於天堂的心理感受,那個是一種深深的釋懷感,那個是一種深深的安寧感和安全感。

 

現在我的靈魂感知當中啊,就是靈性的這個小鳥啊,已經把頭探出來,半個身子,現在肩膀已經從這個蛋殼裏面探出來了。你說我這一輩子,我活了51歲,我只有在我成為天堂之主的時候,當我成為天堂這種靈性純光的時候,我的人格這面才能感受到幸福。就我活了51歲,只有在我當靈性的時候,能感覺到幸福。

 

在我成為覺性的時候,在我成為諸佛的時候,沒有什麼幸福感,因為沒有我,只有普照的智慧和究竟十方三世、過去未來,那種大解脫的妙覺安詳,那種神聖的祥和——那個是我。佛就是慈悲與祥和,只有慈悲與祥和,這兩樣是佛,其他的一切都是佛的表現。就說是,沒有任何表現在,只要有慈悲與祥和這兩種氣息合在一起,那個就是佛。

 

換句話說,在人世間的,一只蛤蟆身上,一個癩蛤蟆,一條毒蛇,一口豬,它們身上如果出現了這種慈悲與祥和的氣息,那個形象就是佛的形象。佛是沒有形態的,任何生命,他覺悟了佛性,那個當下就是如來。這你沒辦法的,佛就是慈悲與祥和。在慈悲與祥和那個地方,那個是一種大解脫。

 

對對,我想告訴你們,天堂啊,當我在天堂當中,以純光的生命性質,甦醒了天堂之主的這種境界的時候,我對宇宙的感受啊,記住啦,是原始亙古的完整。就說我是整個的天堂,天堂就是原始亙古的我。我就是原始亙古從來沒有改變過的愛、光與寬恕——這個是天堂之主。

 

當我是覺性的時候,當覺性普照十方的妙覺莊嚴,成為我的時候,只有一個詞:當下。在我是佛的時候,沒有什麼亙古,沒有什麼原始,沒有什麼完整,就是當下。當下,在剎那間,0.0001秒的瞬息之間,反倒包容了瞬息之間的這0.0001秒,和過去無限劫、未來無限劫宇宙十方三世所有一切,都在當下當中瞬間普照。那叫什麼來着?叫「周遍無礙,洞照無漏」。

 

在佛的時候,只有一個詞——「當下」。當下就是莊嚴,莊嚴以當下呈現出來無礙、無漏的大智慧。在佛這個地方只有一個詞,叫「當下」。在靈性那個地方,就是亙古、完整、原始。在佛那個地方,就是當下、莊嚴、智慧。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境界。但是還有最後一層,就是那個「祂」,那個地方就不是我想去就能去得了的。

 

這兩個地方,就是靈性我基本上,兩週吧,我大概每一週會進去一次靈性,進去兩次靈性之後,到第3次的時候,我就開始進入法界了。就過去我不是進去3次天堂,再進入法界嗎?現在這個時間縮短了,我進兩次天堂,第3次就進入法界了。

 

但是我想要進入那個「祂」,得要經過,大概要經過4次,就是從靈性進入法界,從靈性進入法界……這樣進入4次,第5次的時候,可能我能窺見一次「祂」。我是每週都能夠進入天堂,甦醒我純光靈性的境界。我過去是1個月,大概現在不用1個月,就是20多天,我可以進入一次法界。就是3週時間,我進入一次法界。我每週都能進入天堂,3週我進入一次法界。然後,3週乘以5,就100天,100天吧,我能見到一次「祂」。就是我一年可以見到3次或4次「祂」。

 

當我是「祂」的時候,就沒有語言了。靈性,你可以說祂是亙古、原始、完整、愛、光明、平安;法界,你可以說祂是妙覺、普照、莊嚴、無礙、無漏、圓滿;而「祂」,是沒有語言的。或者說,法界的莊嚴、妙覺,靈性的愛與光明,在「祂」之中,都是消散掉的。

 

就是對於……「祂」是滲透在法界,滲透在靈界,滲透在三界六道一切眾生之中,當下中解脫了當下的平等。就是一切語言,在「祂」之中,都是失效的。「祂」在一切語言和境界當中,是不可被語言和境界形容、分割的一合相,那個就是「祂」。非要說是用一個詞來描述「祂」的話,就叫「平等」。平等就是一合相,一合相就叫「平等」。

 

大概我一年能見到「祂」3次,3到4次吧,就是每隔100天,3個月我可以見到「祂」一次。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你想我都活了51歲了,我整整的前面50年,我總共才見過「祂」4次啊!現在好了,我一年可以見到「祂」4次了,這個就明顯地,我這個修行的速度在加快,你知道嗎?

 

哎呀,但是你說從人世間的這個層面而講,跟我有關係的,跟我這個人有關係的,只有天堂。另外兩個,就那個佛呀,那個覺性的佛呀,和那個「祂」呀,那個就是傳說當中的故事而已,跟我本身沒有任何關係的。

 

跟我有關係的,就是天堂。就是那個天堂之主,那個原始亙古的純光的生命,那個跟我有關係。那個是我的愛,那個是我的安全,那個是我的依靠,那個是救了我生命的我的生身父母,那個是我心心念念也要回去的地方。從我人格來講,我人格的這面不想當佛的,我只想回到天堂那個地方去。

 

在法界的那個地方,在法界那個莊嚴當中,我想回去的那個靈性的純光,和現在的這個我呀,這兩者是同一種性質——就是微生物、細菌,這兩者是同一種性質。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屬於,在法界那種全覽、普照,究竟了十方三世每一個瞬間、每一個剎那、每一個時空,包括整體蒼穹宇宙的大智慧當中,就沒有一個所謂的「永恆」,也沒有一個所謂的「個體」,一切都是覺性的遺落。就說覺性陷入到了……就是覺性的普照當中,對於普照的凝視,失去了普照的解脫性,就我只能這麼講了。

 

就是法界跟靈界的區別,就在於法界是普照的性質,而對於……在圓覺普照的這種大解脫的智慧當中,對於智慧普照形成了剎那間的滯留、凝視。就說是我,我本身是眼光啊,我的眼光能看到房子,能看到Pad,能看到桌子,能看到杯子。在我是眼光的時候,我對於一切所見的,都是平等的。因為我的平等,所以說是一切生滅來去,他不可以牽動我的平等,而形成境界,這個叫「解脫」。不被境界駐留的,這個叫「解脫」。

 

但是因為說是我的眼睛看到杯子、看到Pad、看到桌子的這個「見」,因為對於看到的這個杯子,形成的剎那間的凝視,凝視這個杯子的瞬間,這個智慧就被這個杯子的相,凝固到了這一個點上,那麼我同時就失去了普照其他地方、普照其他宇宙的,這種眼光的自由度。就是我就被這個杯子的相,給禁錮住了,這個就叫「覺明為咎」,這個就叫「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明白吧?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這是文殊菩薩講的嘛。「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這個就是「所」。「所立照性」,這個眼光照的這個性質,這個眼光的自由度,就沒有了,「所立照性亡」。因為沒有了普照這個牆壁、這個桌子、這個杯子的,眼光的自由度,這個「照性」一亡,就變成了「迷妄」。「迷妄有虛空」,就說是阿賴耶,變成了阿賴耶識,覺性變成了覺知。

 

「依空立世界」,因為有了存在感,而在存在感的表現當中,浮現起來了,對於空間的認識。「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這四句話講的是整個三界六道啊,就說是器世間物質宇宙的緣起。

 

我再給你們重複一下啊。「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祂講的是物質現象,物質能量現象的發展與延伸。但是在物質能量現象的背後,就是靈性的……這個東西,這個裏面,佛經沒有講過,但是我說的這個是事實。《楞嚴經》裏面講的是物質現象的這種派生、遞增、拓展。我講的是物質現象內在的,他的生命性的延展,那個就是靈性。

 

就說覺性,因為覺知的剎那駐留,將覺性禁錮到了虛空存在的永恆當中。永恆就是完整,完整就是亙古,亙古就是原始,原始就是永恆,這個就是到了阿賴耶識——覺知,就是終極意識這個地方。終極意識折射了覺性的光明,就是靈性的永恆,就是靈性的誕生。這個就是我目前待的這個地方,但是我現在距離那個……

 

就是我目前只是一個小鳥,從那個蛋殼裏面,把頭探出來,把肩膀探出來。那個蛋殼是什麼呢?蛋殼就是我的靈魂感知體系。就是「見」與「所見」形成的境界的宇宙,就是蛋殼,就是靈魂感知宇宙。我從靈魂感知宇宙裏面,已經把頭伸出來了。反過來講,是天堂的光,天堂純光的生命,進入到了靈魂感知宇宙裏面來。你們想這個蛋殼破了,小鳥不是探出頭和身體來了嗎?那麼蛋殼外面的這個光明、這個空間,不就進到這個蛋殼裏面來了?他實際上是同步進行。

 

我現在僅僅是一個純光靈性原始完整的天堂之主,我是天堂的主人,我是光的生命。我是究竟平安、究竟安寧的,溫暖、安詳、安全,接納一切生滅的無盡的愛、無限的溫暖、無盡的寬恕和擁抱,這個是我目前的狀態。

 

我這個地方,距離那個宇宙終極意識啊,距離那個覺知啊,還有24年。就是我現在還是個八地菩薩第六層,到今年年底——2025年年底,我是八地菩薩第七層。3年之後,我就是九地菩薩,就是2025、2026、2027、2028年,2028年的年底,我是九地菩薩。

 

九地菩薩就是真正的神了,就說在人世間我用來說的話,我說的話,祂就是會以神蹟來呈現出來了。九地菩薩的語言是神蹟,就祂是以神通、光明、神蹟,來表達祂的意志。八地菩薩是智慧,祂用這種清澈的智慧,來表達祂的這種生命性質。十地菩薩就是普照莊嚴,就祂的普照性,就是祂的智慧,就是祂的生命。祂對於眾生是平等的、無二無別的救贖。

 

九地菩薩是純光的生命,就祂只是純光,但是祂可以借助三界內靈性的愛,也可以借助三界內,其他的這種黑暗的因素,來進行祂的遊戲。十地菩薩就沒有這個東西了。十地菩薩既沒有所謂的這種愛,也沒有所謂的這種黑暗,就是一切在祂之內都是,叫什麼來着?叫「隨緣自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自在,周遍無礙,這個十地菩薩,那個就是佛的狀態。

 

十地菩薩就是慈悲性,就是慈悲與祥和的氣息。而那個「祂」呢,是在慈悲與祥和的氣息當中,不被慈悲所觸及,不被祥和所渲染的平等、周遍、隨順、不動,那個就是「祂」。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