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我」怎麼會變得如此慈悲?

 

不可能啊?

我具有智慧,這是事實,可是慈悲,與我絕無關係啊。

記得自己曾經的性格,是愛憎分明、非黑即白的鮮明。

現在怎麼會,變得如此溫和柔軟,內心充滿了慈愛憐憫。

這是怎麼了?

 

「慈悲」已經不是,修行者要去遵循的心靈標準,也不是修行者需要執行的行為準則,而是,「慈悲」成為了「我」的新生人格。

 

蒼天啊,大地啊,真的這麼誇張嗎?

我一介渺小的凡夫俗子,就這樣蛻變為「聖賢」了?

慈悲,是聖賢的特質,法界無限智慧生命,皆是「慈悲性」呈現「清淨覺」。

 

而且內心的慈悲,根本不受人類意志的控制。

現實中,人體意識的這個「我」,確實想要生氣,計較,辯解來著。因為遭遇別人毫無道理的,沒有道德底線的,栽贓陷害,污蔑詆毀,人類的「我」,確實想要「自我維護」一下,對受到的傷害略表寸心吧。

 

可是,內在的慈悲,卻根本不給我「略表寸心」的機會。

這種狀態人類很難理解,但是,其實你們都曾體驗過類似的,身不由己的感受。

 

比如說,你遭遇了家庭變故,經歷了人生災難,心靈痛苦至極;身心內在純然黑暗,壓抑絕望中心靈失去希望,生命徹底陷入無邊黑暗之中。

 

此時的你,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與其他人的差異,

可是你知道,自己已是一具行屍走肉。

 

有朋友找你聊天,想要開解你的痛苦,你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隨著心情的放鬆,心靈內在的痛苦情緒,衝破理智的堤壩,情緒崩潰一瀉千里,雖然頭腦意識中,理智上知道,自己不應該如此失態,可是,內在的情感情緒,卻如洪水猛獸般,滔滔不絕汪洋千里。

 

「理智意識」的人格,根本無法阻止,內在情感的生命宣洩,這類切身的體驗,我想大家都曾經經歷過。

 

現在的「我」,內在「慈悲」的狀態,就類似於,衝破理性的堤壩,淹沒身心的「生命海嘯」狂潮。

 

慈悲的感受,對於人類表面意識的「我」,是絕對地陌生啊,我是一個真實真誠、坦蕩豁達的人,性格鮮明,質樸厚重,我喜歡黑白分明的世界,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在,是非對錯的標準中,不斷地克服內心自我的貪婪與恐懼,去選擇真理的純潔無私標準,從而一步步淨化內心的自我,一層層粉碎構成自我的體驗思緒,不間斷地選擇,真理明確的標準,從而真實實際地,還原生命本來的面目。

 

還原本來面目,就是修行。

失去標準,如何還原?

失去了黑白分明的界定,我如何進行對與錯的選擇?

 

可是,現實是,自從2022年1月20日之後,

內心深處曾經分別黑白對錯的「我」,開始衰弱了,逐漸不見了,我確實體驗到,身心意識內在的,曾經的「自我」只剩下一層記憶,沒有了鮮活的生命主體。

 

但是,也不至於,這麼快就被「慈悲」取代吧,太誇張了好吧?慈悲,是三界生命不可能具有的生命特質,六道眾生絕無可能體驗到「慈悲」狀態。

 

因為,慈悲的核心,是無我的「承擔」。

唯有「無我」的清淨平安,才具有承擔「生滅」的能力。

隨順因緣果報,卻不被因緣所改變。

 

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證入「不動地」的初步,就是證得「清淨慈悲」。

 

慈悲,不是「慈悲心」。

「慈悲心」,是建立在凡夫種種分別心之上,其中一顆柔軟寬恕心態的體現;比如說,你對某人真是慈悲啊,你這顆心很慈悲,對此事你的表現很慈悲,常人擁有一顆,時不時慈悲一下的心靈,就已經是難能可貴,已經是頭戴光圈了。

 

慈悲,超越了心識分別,是不變易的生命狀態。

慈悲沒有「對境」,慈悲蕩平了「差異」。

宇宙萬物任何事物,三界六道任何眾生,都包藏於慈悲之中。

 

目前「我」的慈悲,是由內而外綻放的,充滿全身心細胞的「亙古不變」,原有的人情意識、心識自我,根本無法阻擋安詳永恆的「原始生命」;不是我「變」慈悲了,而是,「我」這個人,完全沉浸在慈悲的海洋之中,慈悲的溫暖柔和,穿透「我」的心意,在人體身心中,形成了新的「自我人格」。

 

要不要這麼誇張!

就好像是,我從軍入伍後,從小兵幹起,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從普通士卒,一路升官晉升為將軍。

 

一旦晉升為將軍,隨之而來的,各種標準配備,就一應俱全,呼啦啦全來了;最開始是「靈性」的激活;然後是「清淨狀態」脫落了身心意識;緊接著是智慧增長;再然後是神通的展現;人類現實空間中,開始為靈性智慧呈現出,層層疊疊深邃無限的「生命境界」;再然後是不斷地在生活中,出現給我選擇寬恕、踐行寬恕的機會;隨著寬恕的落實,修行者的自我「人格」,就開始不受控制地,逐漸分解消失。

 

直到今日,我,這個現實生活中的「人類」,

赫然發現,「我」竟然擁有了慈悲!

不對,這麼說不客觀,應該說,是慈悲取代了「我」。

這是個什麼情況?發生什麼事情了?

 

「靈性」智慧洞照微觀宇宙,看到構成靈魂的細膩妄想業力,明瞭眾生的生死輪迴,這個不誇張,反正都是「看」,用眼睛看,和用靈性看,感受差不多,沒有根本性的不同,只是用「靈性」看的時候,類似於你從身心意識的「外殼」中脫離出來,「靈性」直觀看見「生命」,看的「感受」都是一樣的。

 

而「慈悲」淹沒身心意識,「自我」被慈悲取代,慈悲性形成新的「人格」自我,這種感受就很誇張,類似於微生物變成了光明,具有了「普照」的智慧能力,智慧生命的活力,在「微生物」的軀體中,展開慈悲之時,微生物的原本侷限記憶,是很不適應的。

 

即便是親身經歷了地震海嘯,經歷了死亡災難,經歷了觸目驚心,令人無法抗拒的悲劇事件,都不會讓我如此震驚,如此「匪夷所思」,因為人類社會就應該生老病死,這個世界就是因果相續構成的。

 

但是在一個苦難的、黑暗的世界中,作為一個「人」,一介脆弱黑暗、卑微渺小的「人類」,我竟然親身體驗到了「慈悲」,而且並不是針對某個人、某件事情的「慈悲心」,而是恆久不變的,亙古不易的,巋然不動的「慈悲性」。

 

這是「聖賢」才可能具有的生命特質。

我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已經邁入了聖賢的行列。

從智慧的境界中,我知道自己經歷死亡後,證悟了「無生」。

毫無疑問,證入無生的修行者,身心脫落,靈性激活,生命確實不屬於人間六道,就好像你親眼看見了身心「雲層」背後的虛空,對於虛空的存在,你絕對是確定無疑的,因為你能準確描述,從雲層到虛空之間的每一層次過程。

 

「看見」虛空,與「成為」虛空,是絕對不同的經驗。

「看見」是清淨,「成為」是慈悲。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