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之前的修行,是人格意識的「人類」在修行。

人格核心是「想陰」,想陰就是心靈認知與體驗。

 

2015年年初,想陰開始融化,心靈深處的「見精」,於身心內在浮現。

見精,在身心意識,認知體驗深處,綻放出清澈凝定,純淨的光明。

 

2022年1月20日,想陰徹底粉碎。

微妙覺受中,生命原始的靈性,在自我人格夢境中甦醒。

心識意識的「我」,在靈性光明中,如一件外套徹底脫落。

 

以人間身體形象作為模版,心靈認知聚合體驗。

推動意識形成的人格自我,那個「活了」48年的自我。

在心靈清澈見精中,徹底死去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靈性光明,投射在心靈見精中。

清澈的見精,在靈性的照耀下,浮現出習氣細念構成的「思量心」。

從2022年1月20日之後,主導這具身心意識,在人間生活的,

就是靈性,完整永恆的原始生命,投射在「思量心」見精中的「感應力」。

 

兩年之後,2023年年底,

蘊含著習氣與細念海洋的「思量心」,呈現出「霧化」的狀態。

隨之而來的,就是思量心的業潮,「靈魂」思慮,也呈現霧化。

 

霧化的靈魂思慮,就,失去了取捨心靈認知的能力。

霧化的思慮靈魂,就,失去了攀緣頭腦意識的能力。

 

構成自我意識「人格」的,心靈認知與體驗,如同外衣被徹底脫落。

修行者,已經不再是「人格」人類的生命境界。

修行者在人世間體現出「活著」,卻不再被心意頭腦的自我所「活著」。

修行者,依舊有思想,依舊有記憶,依舊有認知,依舊有感受體驗。

 

只是,修行者,在人格心意的相續中,沒有了「動機」。

可是,修行者,在情感體驗的慾望中,沒有了「掛染」。

事實上,心意人格的活著,肉體感官的活著,

對於修行者而言,就是夢境中,電影情節中角色的延續。

這就是「想陰」破,行陰流「思量心」浮現於前。

 

在這具身體形象內,在人格心意感知中,

思慮「靈魂」的深層意識存在,是「霧化」的狀態。

靈魂形態,如冬日午後,被裊裊炊煙包裹的斜陽。

裊裊炊煙,就是「思量心」蘊含的細念與習氣。

午後斜陽,是靈性光明,照射在「思量心」中的感應力。

 

思量心,是由無限細膩的習氣,以及無盡微觀的細念所構成。

細念與習氣,川流不息,如同海浪湧動,如同瀑布飛流直下。

思量心,就是「行陰流」。

 

在《楞嚴經》中,釋迦牟尼佛說:「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行陰流習氣與細念,構成了心識經驗,與心識分別;經驗被分別凝固,形成心靈體驗,分別被經驗塑造,形成心靈認知;認知聚合體驗,推動頭腦意識,形成人格「自我」感受。

 

人格自我感受中,儲存的習氣體驗,結合認知記憶,攝取肉體意識,與其他根塵信息,在「思量心」業潮,「靈魂」的細念境界中,幻化出具體「世界」的名相境界。

 

客觀物質「世界」的名相,形成於「靈魂」思慮,對肉體根塵的攀緣取捨。

靈魂細念記憶,對肉體根塵分別,凝固體驗形成了感知「境界」。

感知境界,折射靈魂認知,投射出外界眼睛看到的「客觀世界」。

 

事實上,外界「客觀」世界,

真的是,心靈認知中「概念體驗」的,循環重複播放。

 

就好像你去飯店吃飯,桌子上擺了一瓶醋。

你的「心意」本能地,認為面前這個瓶子裡,裝的就是醋。

因為在你認知「經驗」中,飯館桌子上擺著的只會是「醋」,不會是其他的東西。

經驗,就是習氣的體驗;認知,就是細念的記憶。

細念記憶與習氣經驗,緊密地相續形成的「心靈境界」。

 

心靈境界,就是,客觀世界。

客觀世界,源於,心靈境界。

境界就蘊含著,細念構成見世界的「自我」。

以及,自我經驗所見的,習氣因緣「世界」。

 

靈魂,才是物質宇宙,客觀世界的「本源」。

當靈魂,處於「霧化」的狀態時,

人間世界的客觀物質現象,以及,微觀能量構成的,三界六道微塵宇宙,

都同時同步,處於「霧化」狀態中,層層疊疊能量相續的,影像疊加形態。

 

三界六道,是構成靈魂的,細念與習氣,川流不息幻化出的境界。

當靈魂「霧化」後,細念失去了分別能力,習氣失去了感知能力。

「霧化」狀態中,靈性如同殘照夕陽般,在靈魂內呈現出「感應力」。

 

感應力,清澈且無限,輕盈且亙古。

感應力中,褪去了「思量心」細念記憶,以及習氣境界。

三界六道,由無限微觀細念,構成層層疊疊無限廣袤的,業緣境界宇宙世界。

在清澈感應力中「纖毫畢現」,六道眾生,生生世世,生死輪迴「畢現於前」。

這就是「行陰」開始融化,識陰覺知生命「靈性」,宇宙終極意識現前。

 

修行者,目前就處在這個境界。

在覺知「識陰」範圍內,以覺受「靈性」,呈現出「知覺」身。

知覺,是靈性記憶的沉澱,形成的「覺受」夢境身。

夢境中的靈性,對生命本體覺知的記憶,投射出「見精」。

見精中,能見呈現出靈魂中的「靈」。

所見呈現出地水火風見識空,七大宇宙元素。

能見的「靈」,與所見的「元素」,相互牽引形成細念,相互固化形成習氣。

細念與習氣匯聚成海,整個過程就是「行陰流」,形成了「思量心」。

 

而靈魂,就是「思量心」細念海洋中,泛起的習氣記憶浪潮。

三界六道宇宙眾生,無限微觀能量世界,

緣起於,構成靈魂的細念被習氣固化,所形成的「境界」。

 

當「思量心」處於霧化,習氣與細念構成的行陰流,也同步霧化。

習氣與習氣之間有「空隙」,細念與細念之間有「空間」。

空間就是識陰,間隙就是靈性。

 

於是,隨著思量心的霧化,隨著靈魂的霧化,

三界六道微塵宇宙,眾生世界「境界」,同步同時地「霧化」。

而「霧化」狀態中的,細念記憶與世界境界中,

徹底地「消失」了,生死輪迴中的核心「人格」。

 

取而代之的,是「霧化」狀態中。

那細念之中的「間隙」透過來的靈性光明。

那習氣間隔中「空隙」透過來的生命永恆。

 

修行者,以識陰「覺知」,呈現出的「靈性」生命,

作為此刻,身處三界範圍內的生命主體。

覺知,就是「阿賴耶識」,為識陰。

以原始亙古的「靈性」,呈現出識陰的「生命性」。

靈性呈現出,生命永恆亙古,完整無限的天堂。

 

在修行者輪迴最強盛的時刻,修行者是靈性天堂本身。

在輪迴正常的狀態中,修行者是靈性投射在行陰「思量心」中,

以感應力呈現出「靈魂」內在的清澈。

靈魂內在的清澈,透過心靈認知,透過意識思維,呈現出「直觀」穿透力。

於是,人間的修行者,依舊有凡夫俗子的形象。

人間的修行者,依舊有七情六慾,依舊有頭腦意識。

但是肉體形象不再是「我」。

而且心意思維與「我」無關。

七情六慾「如水面作畫」,無染無掛。

 

人間,早已沒有了「我」。

此時此刻,在人世間「活著」的「我」,

僅僅是細念習氣相續,生滅緣起投射出的,三界龐大夢境中,

曾經因緣前定業潮兌現的,心靈記憶推衍出的一位夢中角色。

 

我不再是夢中的角色。

夢境,以及夢中的角色,

與原始的生命天堂無關。

 

修行者,是純粹的,完整的,永恆亙古的生命。

我從來沒有真正地,被人間這具身體心意所「活過」。

 

隨著人格自我記憶的夢境逝去。

三界六道世界影像,像黑暗的潮水一般退去。

光明的天堂中,無限的幸福,與永恆的極樂。

天堂是完美無瑕的愛,與盡善盡美的生命。

 

天堂,是如來智慧,推恩在三界人間的悲能。

悲能中,天堂宛如嬰兒般純淨卻無知。

在如來慈悲中,生命甦醒巍峨與輝煌。

 

悲能,融化了生命。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