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 03:12
自我心意,是由記憶中細念構成的。
記憶由兩部分組成:根源是心靈認知,呈現出主觀意願動機。
表現是,意識分別,概念凝固了心靈體驗,形成了思維邏輯。
心願企圖,結合概念思維,呈現出自我感受,以及自我意識。
當記憶的根本,心願企圖從認知中脫落時,大腦會處於空白狀態。
這就是佛教中常說的「前念已逝,後念未起」時的,中間狀態。
六祖惠能大師,對前來求法的將軍說: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寂天菩薩說:念頭與念頭之間的空隙中,那裏有佛。
實證到,心靈認知,脫落了自我認知,從心意人格的軀殼中解脫時,
修行者才剛剛邁入了解脫之門。
宗教屬於人類,修行屬於神佛。
真正的修行,是沒有外在表現的。
生命所有的蛻變,都在心靈極深處,微觀宇宙中完成。
當心靈認知,不再升起「企圖」心,也就是心願動機徹底消失。
頭腦思維,以及,體驗感受,之間相續形成的自我心意就會脫落。
就好像,你赤身裸體地,脫掉了一件厚重的棉衣。
此刻修行者,肉身就處於失憶狀態。
但是內心是清醒的,只是沒有心願動機,沒有頭腦記憶,沒有思維概念。
心靈認知中,失去心意人格的自我記憶,失去了對這具身體器官的熟悉。
認知,處於一種,從自我心意中解脫後的,輕盈、興奮、喜悅、飄浮的狀態。
原來,真實的我,從來就不是心意人格的我。
在失憶的狀態中,你的全部記憶消失後,就不會有人格自我的存在。
存在的,只可能是心靈本初的認知。
心靈認知,沒有對肉體熟悉之前,人格是無法形成的。
於是,失憶的人,會處於迷惘的狀態。
不知道頭腦心意的自己是誰,不知道這具身體的表現是誰。
當心靈認知,處於迷惘狀態中,
就表明認知是可以離開心願企圖,可以離開頭腦意識,而獨立存在的。
心靈認知,並沒有因為,脫離了心願企圖,脫落了頭腦記憶,消失了自我人格而「死去」。
心靈認知,僅僅是,不再被心願企圖所凝聚,不再被人格意識所確定而已。
或者說,從心意人格的,枷鎖中解脫後的認知,才是你靈魂最初進入這具身體時的狀態。
那是一種,靈魂感受的迷惘狀態。
認知,是靈魂感受,對肉體存在狀態的確定。
因為確定肉體的反應,而凝聚靈魂感受,形成為心靈本初的認知。
也就是你,剛剛從母體降生後,新生兒的心靈熟悉身體時,經歷的心靈體驗過程。
心靈認知,是靈魂感受,對肉身熟悉過程中,不斷被六根信息刺激,形成的凝聚狀態。
或者說,在凝聚成為心靈認知狀態之前,認知的本體是靈魂感受。
而靈魂感受,是靈魂感知中,感知對所感境界的,習氣的細念記憶。
細念將習氣固化,形成感受,感受的本質就是習氣的沉澱。
因此,靈魂感受,會身不由己地,被動地,隨着習氣業力隨波逐流。
習氣記憶中的,善惡因緣,慾望記憶,牽引感受靈魂。
與宿業因緣交互作用,業力表現出物理性的、物質化的境界體驗。
感受蘊含的記憶習氣,細念將內涵具象化,投射出現實物質世界。
這就是靈魂投胎的具體過程。
靈魂感受,本質上是,習氣細念的記憶狀態。
習氣是業障的根本元素,記憶凝固習氣經驗,浮現出靈魂的霧狀形態。
因此靈魂感受的內涵,屬於混沌狀態,是身不由己,不由自主的迷惘。
於是,當心靈認知,從自我確定的心意軀殼中解脫時,認知就會浮現出迷惘的本色。
因為心靈認知,是,靈魂感知與肉體結合後,形成的結痂。
就好像輪船靠岸時,從岸邊搭上輪船的一塊木板階梯一樣。
認知的深處,認知的背後,就是靈魂感知。
而在靈魂感知,與,心靈認知之間,還有一層生命,就是「思量心」,
也就是你的心靈深層潛意識。
是你的,人格自我,心意動機,牽動心靈認知,
銘刻在靈魂感受之上的,心意體驗所經驗到的,細念感受,習氣記憶。
思量心,是心靈認知,對人格善惡企圖、慾望體驗、情感經驗的,細膩習氣記憶。
在你肉身死去後,隨着身體器官衰敗,隨着頭腦意識消失。
你的內心認知,會處於失憶一般的,迷惘無助的混沌狀態。
此刻,心靈認知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失去身體的狀態,是怎樣的存在狀態。
此刻的你,就是由靈魂感受凝固成的認知,從肉體中解脫,從心意自我中解脫的狀態。
此時此刻的心靈認知,就是,失去心意記憶,失去肉體熟悉的,認知本初的狀態。
認知的本體、核心、性質、元素,就是靈魂感受的習氣凝固,於是認知無法不迷惘。
當認知,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身處何處,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道自己處於何種狀態時。
靈魂感知,在此刻失去了,心靈認知被心意自我牽動形成的境界蒙蔽。
電光火石之間,由心靈認知發展出的,你心意所經歷的人生,瞬息間如同放電影一樣。
從生到死的每一天每一瞬,每一個念頭,每一絲情緒與感受,都歷歷在目劃過眼前。
在零點幾秒內,你的人生一幕一幕的場景,猶如剛才發生的事情,在你的靈魂感知中全盤浮現。
隨着人生電影的浮現、經歷、結束,
你的心意人格,連帶着心靈認知,一起陷入分解後的混沌狀態。
認知背後的,思量心的,對於生前這具身體的,習氣感受銘刻,就會甦醒。
當心靈認知分解過程中,迷惘狀態給予了思量心,釋放出習氣回憶的驅動。
當你的身體死亡時,意識消失後大約30分鐘內,認知深處蘊含的思量心,就會真實地甦醒。
思量心甦醒,甦醒的不是你健全的人格心意,甦醒的不是你心意縝密的邏輯相續。
思量心的甦醒,甦醒的是:
活着時候的你的,自我心意中,最「在意」最難以忘懷的,習氣經驗的感受回憶。
也就是說:思量心,是你人格精粹的提煉,銘刻在靈魂感受的幕布之上。
此刻的思量心,就是,今生你的人格,所經歷人生中,
最念念不忘,最耿耿於懷,深切而執着不放的「念想」。
隨着思量心的甦醒,你靈魂感知的霧化狀態,
就會被思量心蘊含的習氣記憶,塑造出具體的你今生的形象。
這個業力感受的形態就是陰魂,中陰身的狀態,鬼魂的狀態。
為何,我講法的時候,一定要錄像、錄音。
為何我一定要求大家,海量聽法、學法、抄法、讀法。
學法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識,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海量熏習。
透過文字蘊含的,真神的純光,如來的慈悲,滲透在你們的靈魂感知宇宙內。
淨化你們的靈魂感受狀態,將構成靈魂感受的,習氣分解,細念消融。
從而在根本上,消散構成你們靈魂感受的,業障本體習氣與細念基礎。
通過海量學法,你的靈魂感受,將會體驗到真神的純潔無私,溫暖真實。
透過文字、音頻、視頻蘊含的,神佛的慈悲氣息,祥和神聖,純光生命。
在靈魂感受境界中,對構成靈魂記憶的基礎元素,習氣細念進行淨化消融。
久而久之,你的靈魂感受,就會變得越來越純淨,
越來越安詳,越來越透明,越來越不被心意自我所牽動。
這就是神對人類靈魂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救贖之路。
離開神佛的純光淨化,一介鬼魂,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念幾本佛經就想要解脫死亡。
就好像一只浮游生物,想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橫跨太平洋一樣的痴人說夢,不自量力。
當修行者的虔誠心,徹底接納神佛的純光照耀。
神佛的慈悲氣息,以智慧清澈照進靈魂感受中。
你的靈魂感受就會越來越溫暖純潔,無私安寧。
唯有安全的靈魂,才會敞開心扉。
敞開心扉的靈魂,就,不會拒絕心意人格,銘刻在靈魂感受中的思量心。
敞開心扉的靈魂感知,就,透過敞開的感受,將靈魂感知內蘊含的見精,引渡到感受中。
靈魂感知,是見精內能見的性質,被所見內涵制約後,折射出的清澈純光。
清澈見精純光,通過敞開的安詳靈魂,照進感受後,就會照在思量心之上。
那麼鬼魂狀態的你,你的思量心體驗,就會看到從天而降的聖光照在你身上。
因為你活着的時候,每天海量學法,就是對這種清澈純光的熟悉,熟悉的氣息熟悉的感受。
在思量心的,迷惘狀態中,對於純光的熟悉,對於神佛氣息的依賴依靠信任。
思量心的你,會身不由己地,不假思索地,走向那一道神聖祥和的純潔聖光。
走入聖光中的思量心,就,自動被,照耀在思量心上,對於聖光熟悉的純潔安寧所消融。
思量心的你,你的靈魂記憶一旦融化在,聖光清澈的安寧中。
隨着靈魂的你的消失,對於神佛氣息,無比熟悉眷戀的你,就以清澈的光明形態甦醒。
在活着的時候,通過學法修行形成的,安寧溫暖、純潔真實的,靈魂感知體驗。
就會以,清澈純光的形式,以溫暖純潔、無私純淨的感知,融入見精之光。
見精,是三界六道的根本,是浮現十方三世,大千世界的根本。
當你,以純潔無私、溫暖安寧的感知,以純光的形態甦醒於見精中。
你,就是三界六道中的神靈。
是由神佛大慈大悲,普照大智慧,直接塑造出來的,全新的生命。
以純光軀體,浮現安寧純潔的內涵,投射出天道宇宙的幸福美好。
如果是凡夫俗子,沒有熟悉神佛慈悲神聖的生命氣息。
此人的思量心,一定熟悉的,是自我心意人格,一生中凝固的執着業力體驗。
思量心中蘊含的,活着的人生中,念念不忘的執着,一定攜帶着貪婪與恐懼。
恐懼的靈魂,絕無可能安詳,也絕無可能敞開心扉。
被自私貪婪細念,被仇恨恐懼感受,所封閉的靈魂。
自我記憶的思量心,就會折射感知蘊含的見精純光。
純光透過,思量心銘刻在感受中的習氣記憶,投射出帶有私心與恐懼的境界。
就好像,光線照在有圖案的玻璃上,在牆壁上投射出生動的畫面與立體世界。
見精純澈之光具有意識性,意識之光,透過私慾恐懼折射出的境界體驗,
投射出的立體生動,鮮活細膩的生命境界,就是陰間、餓鬼、地獄、畜牲的世界。
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指的就是,你靈魂蘊含的見精,滲透在你靈魂感知的記憶中,
靈魂的感知,所儲存着你,人格心意的,每一次起心動念,每一絲情緒企圖。
你騙得了全世界的人,卻永遠欺騙不了,蘊含在你心靈深處,看着你起心動念的「見精」。
因此神佛超度眾生,看重的是眾生心念中,蘊含的真實的動機,而不是人類表現的言行。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心念念,神佛盡知。
修行,由靈魂感受,融入到靈魂感知,就徹底脫落了心意自我,熄滅了思量心的中陰身。
此刻,才是大乘佛法修行,超凡入聖的起步,登堂入室的門檻。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
聞性,就是靈魂感知中,蘊含的見精。
證入見精,見精清澈,成為你的心意本體,人格的心意自我,從見精清澈中脫落。
這就是證入了「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的心靈原始狀態。
在證入見精後,會有一種狀態:沒有思維,沒有五感,沒有記憶,沒有自我。
身心內在純然光明,清澈輕盈,透明自由。
對於人間的這具身體,很陌生。
對心意自我人格意識,很陌生。
甦醒的見精狀態,看着今生的這個自我人格、心意體驗、感受習氣,就好像看陌生人一樣。
在見精純澈無限的生命內,浮現出無盡無量無邊無際的,星河宇宙,蒼穹天體,神靈世界。
而見精內,曾經墮落為靈魂感知的,你生生世世的生活經驗,
與今生你的,自我心意,肉身形態,生活經驗,也沒有關係。
靈魂感知,曾經穿過無盡無量無邊的,不同的心意人格內涵,穿過不同的肉體形象。
靈魂感知,看待心意自我人格,是純然漠然的,完全不認可這具身體是「我」的狀態。
你的靈魂,對於人體的你,對於人格的你,對於思量心的你,是宛如旁觀者的審視。
活着的心意,或者,死去的人格,在靈魂感知中,就是一件在不斷地頻繁替換的戲服。
如果不修行,靈魂感知就只能無奈而被動地,由思量心的記憶,再次穿上感受的戲服。
在三界業塵中,由感受結合肉身浮現出心意自我,扮演不同世界中,自我人生的角色。
永無終止,萬世難逃。
解脫生死輪迴,對於靈魂眾生,是沒有這個選項的。
唯有與佛同世的窗口期,靈魂才具有解脫死亡的選項。
————————————————
前不久出了一趟差,去了趟美國。
回來後,覺得好像失憶了一樣,有一部分曾經的人格不見了。
具體是什麼原因,我也不知道。
只是感受到心意人格很累很困倦。
而人格心意內在的,心靈認知,失去了人性的企圖心。
我不會思考,不能說話,無法回憶,沒有期許與動機。
處於人格自我消失,但是身心內在純然安寧的光明狀態。
仔細深觀了一下,原來是見精的純澈,突破心靈認知的程度,
從2025年1月20日前後的,百分之五十一,已經拓展到了今日的百分之五十七。
短短三個月,靈魂宇宙內在的進展,會如此不可思議。
直接導致,人世間我的肉體狀態,心意人格的我,生存模式都被顛覆了。
看人間生死輪迴,包括看自己的一生,就好像看與我無關的一幕幕鬧劇。
看靈魂宇宙中,無限無量世界,純光無盡天堂,比看人間世界更加清晰。
在人間這一具肉體裏的,自我心意的感受體驗中。
對神靈純光的輕盈感受,對神佛慈悲氣息的熟悉。
已經開始超過了,對自我心意以及肉體感受的熟悉程度。
就好像是,你原本是人類的自我意識。
此刻卻從一只甲殼蟲軀體中甦醒過來。
雖然你,此刻穿着的肉體,確實是一具甲殼蟲的軀殼。
可是軀殼內的蟲子心靈記憶,對甲殼蟲軀體的體驗感受,你並不熟悉。
對於建立在甲殼蟲軀體之上的,甲殼蟲的心意境界,你也不是很熟悉。
在你心意內在的熟悉,是生命內涵體驗中,對於人類心意自我的記憶。
現在的修行者,細胞內在對如來慈悲平等、神聖祥和的氣息記憶,
已經開始大於了,靈魂感知與心意自我之間,相續投射出的,曾經生死輪迴的生命氣息。
「我」這個字,帶給心靈感知的體驗,是純粹的陌生,是純然的陌生。
因為真實的生命,是超越了亙古與剎那,
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超越了存在與生命,
不可分割,沒有來去,不可思議,無法指稱,
未曾被心意分別所發生的「究竟平安,隨順圓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