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僅供參考)

 

過去啊,過去我在給人們講法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給自己內心的疑慮在講。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人格,這個人格呢,是你的心靈認知和意識結合後,形成的在心靈感受當中的烙印。就好像是,我們關著燈在看電視,然後突然間停電了,那個電視的畫面消失了,但是在你的眼睛上面,依舊存留著一個畫面感,依舊有一個還在播放的電視的那個畫面存在。雖然那個電視機已經關掉了,屋子裡頭一片黑暗,電燈也停了,但是你的眼睛裡面,依舊有一個明亮的電視的畫面感,那個就是人格。

 

人格呢,他的具體的表現就是,他是以你自己的思想,還有你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的一種思慮心。這個思慮心呢,他所思慮的,一定是他自己熟悉的、理解的、記憶當中的場景和經驗。你肯定不會去思慮你不知道的事,不知道的事情,他也不在你的思慮的範圍之內。你所思慮的,一定是你的思慮所經驗的、確定過的、熟悉的感受。

 

這個思慮心呢,就是我們的人格。這個人格啊,在我們這具身體死亡之後啊,他不會消失掉的。這個人格呢,在你的意識停擺的時候,在你的這個身體,四大分解的時候,因為當你的意識處於昏迷了,你的身體開始……就是細胞內的電解質開始紊亂了,開始分解的時候呢,這個時候你的人格呀,他是屬於一種迷茫的狀態,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但是等到這具身體徹底死亡了,在微觀空間當中,就是你的身體呀,在微觀空間當中,也有微觀空間的,構成你人格的業力的那些習氣和記憶存在的。這個空間非常複雜,我一會兒再詳細給你們講。

 

現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啊,現在你們看我說話呀,我能夠把話說出來,是分為了以下幾個結構的,以下幾個大的生命的範疇的。

 

第一個結構呢,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個我的肉體,我的肉身,這是一部分的生命的體系。這個肉身體系呀,他是在這個空間當中誕生的,他是需要這個空間當中的養分——食物的養分,陽光、空氣、水源,包括食物來滋養他的。但是推動這個肉身能活動的,並不是肉身本體。如果肉身本體,他是出於本能的活動,而沒有主觀意志的話,那麼,你是屬於單細胞生命。

 

如果說是這具身體之內,沒有我的主觀意識,沒有我的心靈認知,沒有我的人格的思慮,作為推動這個肉體活動的話,我的肉體本能的活動,那個就類似於單細胞生命。你們可以說,這個是一個具有肉身的蚯蚓,他是一個具有肉身的一條蟲子,因為他沒有思想,他沒有主觀意志,他只是生理本能的一種推動,咱們把他稱為「單細胞生命」。這種身體,他即便是有我身體的形象,有我的眼睛,有我的鼻子,但是因為他沒有意識,沒有心靈的思慮,沒有我的人格主觀意圖,所以他不能稱之為「人」,對吧?光有人體,你是不能稱之為「人」的。

 

那麼,還有第二個體系,第二個體系就是我們的認知體系。這個認知體系呢,具體的表現是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意識就意識到「我認知到什麼東西了」。這個意識,要將認知到的、所認知的主觀意圖,把他分解為、細化為,意識所能夠確定的概念。

 

就說是我認知到「我前面有個事物」,我拿起來看這個事物的時候,我發現,「哦,這個事物原來是,一袋瓜子,它是綠色的,它是包裝成綠色,它是紙質的,它裡面是葵花籽」。這個是我的意識,落實了我的認知,也就是說我們的意識,是為我們的心靈認知而服務的。

 

認知呢,就是由人的主觀的意願,還有構成認知的記憶的經驗,所構成的。記憶的經驗,形成了我們的體驗;細念的分別,形成的心靈的認知確定,構成了我們的主觀意願。我們的主觀意願和我們的體驗,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感受一定是建立在,對事物的確定認知和記憶經驗之上的,對吧?你們好好想一下。

 

因為有我們內心,對於自己曾經這具身體經歷的,時空當中場景的認知,以及感受的記憶儲存,構成了片段式的、感受化的,概念記憶的相續連貫的延續,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生」。你們好好想一想,是不是這樣?我們的人生,就是我們的感知,確認感受的記憶。

 

這個記憶如果缺少了環節,你的人生就是空白的。就是你前半生的經歷,在你的感受當中,如果出現了一段空白的,沒有辦法確認記起的,場景式的、概念式的,那種記憶的空間的話,你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換句話說,你整個的人生,就是建立在你的心靈認知和感受之中,營造起來的空間的相續。

 

說得再準確一點兒,我們整個的人生,只是我們心靈的內在,在對自己所經驗記憶的,形成的心靈感受境界的,不斷地延續、拓展、對比,而形成的善惡、對錯、成長、壯大、衰老的,整個境界的川流。我們的人生,是一種心靈境界的川流。

 

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系統,就是我們的認知系統。如果離開這個認知系統,這具身體就是一條蛆,就是一個單細胞生命,他不能稱為「人」。就是因為有了我們的認知體系,認知體系又由我們的心靈認知,聚合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意識是心靈認知的具體表達,而形成了我們的內心的確認和感受。這個心靈認知的確認,聚合心靈感受與意識分別,形成了我們的思慮。我們的思慮心,就是我們的人格。這是我們的第二個體系。

 

那麼還有第三個體系。第三個體系呀,就是我們的靈魂體系。就是在我們的心靈認知背後啊,還有一個能夠感知到你的自我的思慮,並且在感知當中,能夠清醒地看到你的自我思慮,但是他卻沒有能力對自我思慮進行糾正、進行指導、進行干預的,一種潛在的清淨的觀察力,那是人的感知,就是人的靈魂。人的靈魂啊,這個體系呀,他已經遠遠地超越了,這個肉身的細胞信息所沉澱的,你生命在這個空間當中的記憶。

 

我們這個肉體細胞啊,他裡面,這個肉體細胞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嘛,對吧?蛋白質以下有各種各樣的生命元素,還有人的DNA,還有人的基因。在基因裡面呢,他就已經註定了,他就已經儲存了,在你這個孩子剛誕生的時候,你是具有什麼樣的疾病,你是什麼樣的膚色,你瞳孔什麼樣的顏色。你是先天性的糖尿病呢,還是說你是一個身體非常健康的人呢,這在基因裡面,就已經鐫刻進去了。就像那個芯片一樣,在它面世之前,在廠子裡面,它芯片裡那個驅動程序,就已經刻進去了,那麼基因也是一樣的。

 

但是,由這個肉體細胞當中,鐫刻的這種生命的基因啊,他存在的空間呀,非常地狹小,非常地淺薄。而靈魂呢,感知力那個靈魂啊,那個地方他……這第三個體系呀,他呈現出來的……就對於你們人間來說,對於你們人類來說,你們在人生當中,或多或少,哪怕只是剎那之間,你都會有一種靈魂出體的感覺。你一定會有的,人生當中,或者哪怕你不是那種很頻繁地出現靈魂出竅的狀態,但是你也一定會有那麼一兩次,靈魂跟自我相分離的狀態。

 

我跟你們舉個例子啊。當有的人呢,他在修房頂,他從高空掉下來了,後腦著地,整個身體就砸在地上了,在那一瞬間,他休克了。在休克的那一瞬間,在他昏死過去那一瞬間,和他在醒來之前的那一毫秒,一秒鐘的那一毫秒之內,他會有一種體驗的。這種體驗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會有,人生當中都會有。

 

就是他靜靜地看到了,躺在地上的那個他自己。同時呢,他也能感受到那種……就說看到這個身體的,看到這個肉身的自己的那一時刻呢,他不再被這具身體侷限的時候,他的存在狀態,是一種脫離了意識的分別,脫離了心識的確認,脫離了自我的感受,不再被自我感受和意識思維所束縛的,一種極盡興奮、極盡美妙,一種獲得了大自在的,那種無限自由的狂喜的狀態。

 

基本上每一個人,一生當中都會有那麼一兩次。有的人是被電打了,但是有的人是從高空當中摔下去了,有的人或者是出了一次車禍,在巨大的衝擊之下,這具身體一下子處於一種瀕死狀態。或者就都已經死過去了,他的靈魂,從他的這個身心的自我人格的軀殼之內,和自我人格的分別的境界之內,給脫離出來了。在那一瞬間呢,他就會感覺到,那種極盡的安詳、極盡的幸福、極盡的解脫、極盡的美妙,無所約束、無限自由的一種極樂的狀態。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會有。

 

但是很快呢,他的這個極樂的狀態,又會被他人格思慮的,潛在的這種執念,未曾釋懷的牽掛,對自我體驗的熟悉,對自我體驗愛惜的這種執念,又重新扽回到身體裡面來,這個就叫「業力的相續」。為什麼人解脫不了呢?為什麼人死去離開身體了之後,還會輪迴投胎呢?就是因為這種執念。

 

這種執念,不是對外界的執念,不是對你親朋好友的執念,不是對你媽、你爹,不是對你兒子,不是對你女兒的執念,而是對你這個自我人格的心心念念的放不下。你認為這個自我人格的思量心,就是你自己的時候,脫離了思量心,那種大光明、大自在、安寧極樂的幸福,你反而不能確定了。

 

因為一切能夠被確定的,就是一定能夠被分別的。而被分別而確定的,就是屬於生和滅,那個就已經在緣起的輪迴之中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臨終前、涅槃前講:止,止,止,我法妙難思?

 

你想,一個從身體裡面脫離出去的靈魂,原本都已經從六根六識的這種幻境當中,脫出去的一個靈魂,短短幾秒鐘之後,又會被對自我的心靈的確認感,拉回到這個自我思量心的境界,重新穿上六根六識的這個蛆蟲的衣服,這是多可怕的事兒。

 

在他靈魂出體那一瞬間,如果你是個修行有素的人,就可以通過這個短暫的、轉瞬即逝的時間,可以即身解脫的,那個叫「中有成就」,又叫「中陰成就」,知道嗎?很可惜,但是一般的人達不到,因為他不敢確認那個地方是他自己,他只確認這個思量心的分別、記憶、感受的認知是他自己。當你確認這個肉體,包括這個自我人格的思量心,是你自己之後,你肯定會跟著這個熟悉的自己去走,這一跟隨,那就是輪迴。

 

剛才說到這個靈魂體系呀,靈魂體系是一種直觀的、本能的感知力。直觀、本能的感知力,那個是人的靈魂。而人格呢,他是靈魂的直觀的感知力,進入了這具肉身之後,跟肉身的器官根塵相接,折射了感知力,形成的內心的認知的確定和經驗的感受。

 

認知的確定,聚合經驗的感受,又攝取了人的意識,形成了具體的名相概念。名相概念,牽動了人的感知的經驗,形成的感受的境界。感受的境界,又細化了內心認知的確定,變成了經驗的儲存,這就是自我人格。你的自我人格,一定是經驗的記憶和感受的積累。經驗的記憶,就儲存著意識的分別和認知的確定;積累的感受,一定儲存著,你認知帶來的感受的起伏,形成的境界。

 

也就是說,你的自我人格的這個思量心啊,他就是由人的感受的境界和認知的經驗,聚合起來的自我的一個,有著你的思維,有著你的意識,有著你的形象,有著你的感受,有著你的體驗,有著你的自我人格、性格、經驗的,一種心靈的境界。在你內心深處啊,在你心靈這個部位的,內心的感知當中,在內心的感知當中,有一個具有你鮮明性格的、感受的、意識的記憶的回放。

 

我說你的人格呀,是你的意識和認知的記憶。你們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我的人格,是我的心靈認知和意識的記憶呢?我說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你們就知道了。

 

你內心的自我呀,你內心的自己呀,你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人格啊,在你靜靜地獨處的時候,你獨處一個月、兩個月,跟任何人都不要說話,就是待在家裡面,一個人學法、聽法,一個人抄法,這麼過上一兩個月時間。

 

你在你自己獨處的時候,你會發現,在這具身體裡面,和你的意識……你的身體和你的意識,你的意識實際上是另外一層外衣。在你的這具身體裡面,在你的意識之下,有可以脫離開你的正常意識,和脫離開你的肉身的器官侷限的,一個你自己。也就是說,在你的這具身體之內呀,有一個,你的自我人格,與你的肉體的感官功能,和你的意識思維同時存在,但是卻並不同步存在的一個你自己,這個東西非常細膩了。

 

你看啊,我的肉體,看到了這一個山楂,我的眼睛看到它了,我的手拿到它了,這個是我的肉身認識到這個山楂了——我拿到它了,我看到它了;我的意識呢,同時我意識到這個是山楂,這兩者是同步的,知道嗎?我眼睛看到它,我的手拿著它,我的意識意識到它,這三者是同步的。

 

這個時候呢,你的內心,有一個聲音說,「山楂太酸了,這個山楂對牙不好,我曾經吃過那個山楂,把我的牙都酸倒了」,那個經驗還在,那個就是你的人格。你的人格,和你的身體和意識,是同時存在,但是卻並不同步存在。同步的是你的眼睛、你的身體和意識,這三者同步。但是你的人格,對這個山楂有他自己的記憶、認知的儲存,形成的山楂的感受境界,他和你的肉體和意識,是不同步的。他們雖然同時存在,但是並不同步,明白嗎?

 

他就好像是一個瓶子裡面呀,裝了一個類似於瓶子的物體,它中間是有間隙的。那個物體是在瓶子裡面可以晃動的,雖然它跟這個瓶子是同一個整體,它在瓶子裡面晃動,但是它跟這個瓶子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就好像是一個鐵盒子裡面裝了個什麼球一樣,你晃動的時候,它會在裡面晃動。那個晃動的就是你的人格,鐵盒子就是你的意識和你的身體,他們同時存在,但是卻並不同步存在。

 

你的這個人格呀,當他處在這種極盡極盡的……就身體和意識處在,相對於與世隔絕的這麼一種安靜狀態的時候,你的人格就會泛起來他的思量心的記憶和感受來。注意了啊,當你看到你內心人格的時候啊,看到人格的,一定不是人格本身。看到人格的,一定不是人格本身;看到人格的,一定是你的感知力,就是你的靈魂體系。

 

你的人格啊,一定是帶有你個人形象的。你們看,你們受到委屈的時候,小的時候受到委屈的時候,你一個人在角落裡面痛哭流涕的時候,突然間有人叫你的時候,或者說你突然間想起了一件事,你就非要去辦的時候——在你正在哭泣的時候,突然間腦子裡想起了,你今天作業還沒有交,馬上要收作業了,你要去交作業的時候,在那個一瞬間,在那個一兩毫秒之間,那個痛哭的你,和你想要馬上去交作業那個你,就分開了。這個時候你可以看到你心底裡面哭泣那個自己,那個是有你的自我形象的。而想交作業的這個你呢,是沒有形象的,他是主觀願望,而哭泣那個你,是感受的你自己,知道吧?

 

很奇怪,為什麼在你心底裡面自我,他是有你的形象、你的形態的呢?那是因為你照鏡子,你的意識,透過你的眼睛,看到了這具身體的形象,然後在內心裡面,心靈的感知對這具肉體的六根六塵,形成的記憶往復的取捨,形成的認知的體驗,凝固了這個形象的境界,在內心裡面成為了思量心具體的感受的表達。

 

你的形象啊,就是你現在眼睛看到的這個形象啊,是你內心感受,被你的內心認知所固化的情緒的表達。你的形象,我看你現在長的是長臉、圓臉、國字臉,還是瓜子臉,這個實際上是你內心,對自己形象的表達。「相由心生」嘛,這句話對你們人類,就是個成語而已,沒有多大意義的;但是對於修行者,這個是條道路——相,由心生。

 

換句話說,你這一輩子從你生下來開始,一直活到了五六十歲,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鏡子,沒有水面,沒有可以倒映你形象的任何的物體,你眼睛只能看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的任何形象的時候,在你內心裡面形成的這個自我呀,這個自我感受啊,自我認知體驗啊,他就不會帶有你所謂的這個自我的形象。

 

也就是說,你內心的這個自我感受啊,是通過你的心靈認知,對於六根六塵的認識的體驗,一步一步凝聚而成的。無論是你的自我的思慮,記憶概念的思想,感知感受形成的境界,還是你的自我在心靈裡面的形象,都是有一個形成、壯大、豐滿、完整的過程的。

 

你的自我人格,就是你的靈魂的感知力,被你的心靈認知和記憶,細化、凝聚成為鮮明境界的過程。你的人格,他既然能生,就可以被改變。既然他有生成的過程,就有一個不斷地增長、壯大、完善、圓滿的過程。那麼同時他就會有一個,從圓滿到分解、到衰老、到消散的過程。這個生和滅的過程,我們就把他稱為「生與死」。真正死去的不是這具身體,而是你內心的人格。

 

有一句話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人家形容那些讀書人的。內心裡面有滿腹經綸的人,他不需要在外界外加修飾,他會給人感覺,是一個具有著無限的風采,絕代風華——「氣自華」嘛,就說是一個風采絕倫的人。你說他穿了什麼華美的衣服嗎?他用了什麼高檔的什麼首飾啊?沒有啊,他很樸素,但是他的心靈內在的境界,透過他的外貌,呈現出來的,就是與眾不同、卓爾不同的,那種超越了世俗人類的,高貴而華美的氣息。

 

那是因為他心底裡面的這個思量啊,就他這自我呀,在形成過程當中,吸收了……就說是構成他這個自我的成分,是更多、更廣闊的眼界,是更多站在人類知識和文化頂端的,那些大智慧者、大學問家的思想的精華,構成了他人格成長的因素。所以他的人格呢,就比普通人的人格,就要更高大、更完美、更深厚、更華美。這種華美和高貴的氣息,可以透過他這具身體的軀殼,以氣息、氣質的形態,在人世間展現出了這個人卓爾不群。

 

我今天跟你們講這些東西,就是想告訴你們一件什麼事呢?想告訴你們,我們的人格呀,他並不是我們先天就有的。我們的人格,在我們擁有這具身體之前啊,他並不存在;在我們離開這具身體之後,這具人格呀,他還會繼續地延續下去。

 

脫離開這具身體之後,在微觀的時間和空間當中,對人格經驗的追溯,對曾經人格熟悉的習氣的執念,會牽動感知的靈魂,營造出來人格所熟悉的、所渴望的,曾經能讓人格感覺到安全的境界。那個境界就會在人格的細念和習氣的營造當中,逐漸地清晰起來。那個境界就稱為「道」,六道嘛,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

 

我之所以跟你們講這些法呀,不是為了喚醒你們,不是的。我之所以給你們講這些法,是為了不斷地澄清,目前在這具身心之內,已經變成了現實的境界,就是我得不斷地澄清,我內在境界的事實。

 

你們只能看到,你們的心靈認知和意識之間,自我人格感受所熟悉的世界。你們看不到,這個空間以下的東西。你們聽不到次聲波,你們看不到紫外線,看不到X射線,對吧?你們只能看到,你們的六根容許你們看到的世界。

 

但是對於這具身體內的修行者而言啊,我已經不再受制於這具身體了,我也不再受制於這具身體內,自我人格的形象、自我思慮的感知和自我體驗的感受了。就是我不再受制於,生滅緣起的這種業力的境界了。那麼但是呢,我依舊受制於,靈魂感知力當中的那一些境界。

 

靈魂感知啊,他是一種……記住我的語言啊,靈魂感知是一種本能的、直觀的感知力。「本能」,就是他原始的本能,就像動物的性慾一樣,他是一種本能;「直觀」,他不通過人的意識,不通過人的心靈的確認,他是直觀地看事情。

 

本能直觀的感知力,就是他認知事情,他是像X光一樣,他是一種直觀本能,本能直觀的感知力。這種感知力就好像是,我們閉著眼睛進入到一個房間,我去感知這個房間的時候,我首先感知的是這個房間的光與暗。他首先感知的是這個未知空間的明和暗,這個就是感知力。其次感知的是這個明和暗當中,明暗的變化形成對比,而形成了這種空間的層次感。這個就是感知力當中蘊含著見精,你知道嗎?

 

我之所以講這些東西的話,實際上就是想……實際上我也不想講這麼多廢話的。但是因為我如果直接講那個,如果我直接講神的世界的話,人類沒有經過前期這個鋪墊啊,他很容易把我講的這東西呀,歸類為人類的神怪小說,你知道嗎?但是如果我要前面跟你們講,人類是怎麼看世界的,你們就知道,他有一個對比嘛,有一個對比,有個類推,他就知道我講的這東西,他不是人類能夠想像出來的事情。

 

在感知力的那個境界當中啊——那種直觀的、本能的感知力的境界當中,呈現出來的世界呀,他是有點類似於那種……你們吃過果凍吧?就孩子吃的果凍,他有點類似那種東西。但是那個果凍呢,他是隨著那個形成果凍的生命元素的成分不同,而呈現出來感知力靈魂宇宙的境界的不同。

 

感知力當中的成分越純淨、越無私、越無我,他那個果凍的呈現出來的境界,就越透明。越透明就越光明,越光明就越廣大,越廣大就越神聖,越神聖的,他就越不帶身體,那個就是稱為「無色界」。

 

當有私就有分別,有分別就有自我,有自我就有取捨,有取捨就有恐懼,那麼就形成了對自我維護的時候呢,他就形成了公正與私心,善良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維護與抗拒。這就形成了這個感知力宇宙當中,就靈魂宇宙當中的中層,他就開始帶有形態了。這個帶有形態的生命呢,他就劃分出來了,正義的和邪惡的,有私心的和公心的,正神和魔神。

 

那麼到了中下層的時候呢,他就開始進入到了這種餓鬼、畜生、地獄的境界。那個就純粹是因為私心的自我維護,而形成的恐懼的對抗,因為恐懼而有邪念,因為對抗而有仇恨,因為仇恨和邪念而形成的各種殘忍、惡毒、冷酷、懷疑、妒忌、血腥,和這些非常邪惡而黑暗的,想要置對方於死地的,那種仇恨與憤怒,惡毒和兇殘的心。

 

而被這些惡毒兇殘的心,牽引了這個直觀本能的感知力,進入到這種由完全的恐懼構成的,完全的黑暗的境界,這就是下三道——地獄、餓鬼、畜生。沒有人殘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兇殘的惡念、血腥的冷酷、自私的惡毒、妒忌的扭曲變態,將你的感知力,拉進了你的惡念形成的,惡境的因緣相續當中。進去的,就是你的人格。

 

你的靈魂感知力呀,他永遠不會改變的。進到感知力那個境界當中的,一定是你的人格,就像是現在我們的內心的這個自我人格一樣。我內心裡面有個自我人格,這個自我人格,就是我的靈魂感知力,對這具身體所在這空間當中,記憶的確認和感知經驗的儲存,而形成的一個自我思量、自我體驗的記憶境界的延續。明白了吧?這個就是你們死後,在六道當中輪迴那個主體。而這個主體,一定是在靈魂感知的,那個完整的境界當中完成的。

 

靈魂感知,進入到你的身體之後,形成的自我人格,在這具身體消亡之後,這個自我人格會繼續去尋覓他熟悉的,能讓他感覺到安全的,那些認知的確定和感知經驗的熟悉的境界。就會在這個感知力的本能和直觀當中,營造出來他所酷愛的、他所願意得到的那個境界,所以說這個就叫「因果自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自負。

 

沒有人把你送入地獄,是你自己的惡念,抓住你的人格自我,將你送入了,你內心無法釋懷的,因自我恐懼、因自我維護、因仇恨和惡毒而形成的,這種殘忍、血腥、冷酷,對你靈魂感知力反噬,而形成的陰暗和痛苦的境界。

 

那個境界在你活著的時候,一刻不曾停歇;在你離開這具身體了之後,他會被放大無限倍,形成一個真實的、黑暗的、無盡的地獄。而那個地獄,不是你一個人,那個地獄會有無量無盡個其他世界的,包括跟你這一生有關係的人,跟你有同等的自我心理,同等境界的那個自我人格的業力境界的人,共同營造的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就是地獄。

 

就像是我們現在,我們的靈魂感知力,被我們的自我人格營造出來了,我們所能看得到的這個世界,然後咱們相聚在一起。這個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根本就不存在,這個自我人格的形象也不存在,你內心的自我體驗的記憶也不存在;存在的是,我們的感知力,我們的靈魂感知力,被我們的人格的記憶的川流,而相續在這個空間形成的一個集體的共業。你看到我,是你的業力;我看到你,是我的業境;你我共同看到的世界,是我們內在靈魂共同業力境界的投射而已,這個叫「共業世界」。我們這個人類是一樣的,地獄也是一樣的。

 

我剛才給你們講的是第三重境界,就是人的靈魂層面。現在我再跟你們講第四層境界。

 

你們見過那個木炭吧?冬天嘛,咱們不是吃那個涮羊肉,咱們都點木炭嘛——木炭,然後一個銅爐子。這個木炭啊,它燒起來了之後,你看那個炭的本身啊,它是那個灰白色的,它上面沒有火苗冒出來,它也不冒煙——那個優質木炭是不冒煙的,也沒有火苗,但是它裡面蘊含著極高的溫度,你把它吹一吹,它裡面的火光就會透出來。這個木炭當中蘊含著火,蘊含著光,蘊含著熱能。

 

你們進到那種寺院裡面,當你們看到大雄寶殿裡面那個如來佛像的時候,我們以我們人類的凡夫俗子的身心啊,去看高坐在蓮花座上,那個如來的端莊佛像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我體會了一下,在那些真正的深山古剎的,那些佛像當中啊,他有三樣東西。

 

第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慈悲,祂是一種慈悲的、清淨的場能,是一種清淨慈悲的,非常強大的一種生命場能。第二個,智慧,智慧就像是人的目光一樣,祂不透過意識的分別,而瞬間能夠知道一切事情的前因後果和一切現象下面的本質——智慧。第三個呢,就是那種純潔而神聖的一種莊嚴。就這三種感受,佛像上面就這三種感受——慈悲,智慧,莊嚴。

 

慈悲、智慧、莊嚴,就是那個木炭當中蘊含的光、熱,還有火。而這個佛像當中蘊含的這三種特質啊,在今天的這具身體之內呀,已經開始出現了。我為什麼不直接給你們講這個東西呢,我為什麼不直接講?

 

因為實相當中啊,是沒有語言的,實相當中,「祂」沒有分別心、沒有語言、沒有思維,也沒有邏輯可以敘說。所以,透過這具身體,透過這個人格自我,透過靈魂感知境界,而直觀地講那種靈性天堂和法界智慧的話,對於人類而言,人類就會本能地認為,那是人類所熟知的一種世界,他們會把我所講的,神聖的那些純生命大智慧的,那種莊嚴的神佛世界,拉低到人類所能認識到的神話世界。你知道嗎?

 

所以我為什麼要在前面鋪墊這麼多,要一層層講你的這個肉體境界,你的這個認知境界,你的靈魂境界,一直到你的真正的一種生命境界。這四層境界是無法跨越的,就前三層境界是你們人類所無法跨越的,靈魂境界是神靈所無法跨越的。

 

跨越到神靈境界,你才能進入生命境界。而生命境界並不是我這個人進去了,不是我的靈魂感知力進到了神佛境界了,不是的。而是我的靈魂感知力,投射出來三界六道的這些無色界、色界、欲界的,這個靈魂感知力當中,構成我感知力的細念和習氣,被淨化了。而那種神佛感應力的光明,透過感知力的靈魂境界,在我的認知體系當中,浮現出來了,只有神佛才具有的,那種無盡的慈悲,純潔的莊嚴,還有普照十方的智慧。

 

我們是不同的生命。「我們是不同的生命」,我在一再給你們強調這一點。不要覺得,我在給你們在講神話故事。不是人成佛了,有你的「人」在,就不可能有「佛」醒來的。除非你這個人格的自我消散了,你的靈魂感知力,不再被你的人格牽引,靈魂感知力處在那種純澈、澄清的,就像一潭清水一樣,不起波瀾的情況下,靈魂感知力背後的,那種靈性純粹的生命,折射那無生無滅的智慧,才會在感知力靈魂境界當中,浮現出祂那無生無滅的解脫,接納萬有的慈悲,和普照無礙的智慧。

 

這個對於你們而言,他都是概念;但是對於今天的這個修行者而言,他是一種現實。在這具身體之內,我體驗到了一種,我的人格很陌生,但是我的神性卻非常熟悉的氣息。什麼氣息呢?祥和——那種絕對安寧的、濃郁的,伴隨著大覺悟和大慈悲的一種祥和。那種祥和,只有佛有,那種祥和,只有大菩薩和佛有。

 

就是我們看到佛像上面,透出來那種純潔神聖的安詳感,就是那種東西。這種東西只有神佛有,神靈不會有,他不可能有。三界內的神靈,是靈魂感知力境界當中的純澈、清澈、神聖、自在、純潔、光明,但是他沒有安詳。那種絕對的安詳,那種究竟的安寧,是空性智慧的表達,是無漏慈悲的展現,祂是大智慧與慈悲的生命,透出來智慧與慈悲的氣息,那種氣息就是安詳。

 

就像人類會有氣息一樣,人類生命的氣息就是慾望,就是情感、慾望與恐懼。人類的氣息就這三個詞——自我、慾望與恐懼,這個就是人類的氣息。神靈的氣息是純潔、無私、光明、正直,這是神靈的氣息。

 

而佛的氣息,就是慈悲,第一個是慈悲,第二個就是智慧,第三個就是祥和——就是安詳、祥和。那種「祥和」可不是人類的祥和,祂是一種神聖的祥和的氣息,就像是那個木炭,它表面上你看不出來有火苗,但是它的內在蘊含著高溫。

 

這具身體,你們用肉眼,看不出來他有什麼變化,可是我自己知道,在這具身體的這種微觀的空間當中,那種生命的……就是已經甦醒了生命的,那種覺性的普照,透過純淨完整的生命,在這具身體內的感知力——靈魂感知力,和心靈認知的空間當中,出現了那種不受我的意志為轉移,不受我的人格意願為改變,不受身心功能為限制的,那種穿透性的、圓滿的、安寧而純淨的祥和,這個是我的人格過去不具備的。

 

你們知道最接近於人格的是什麼東西嗎?最接近於人格的是智慧。因為人的智商啊,人的意識形成的這種邏輯,這種嚴密的邏輯呀,他可以通過概念與概念的相續,而接近於那種智慧的穿透性,這是他能夠接近的。

 

智慧就好像太陽光一樣,而人類的智商,形成的這種邏輯思維,就好像是一個蠟燭光一樣。蠟燭光,他雖然沒有太陽光那麼強烈,但是他也可以通過這種邏輯概念的推理相續,他也可以破開現象,能夠理解到物質運行一定境界的規律,這個就是人類的智商嘛。

 

知識、智商,可以破開現象看到規律,所以他的性質是接近於智慧的。而智慧是,完全不受意識邏輯的侷限,直接穿透意識邏輯的這層屏障,看到事物構成的最原始的元素的來龍去脈,所以在智慧當中,是無所不包、無所遺漏的。

 

這是人類唯一能夠接近佛的地方,就是「智識」,就是有「智」——有智慧、有「識」的人類,是屬於有靈性的人類,他是可以修行的。因為智識可以破開人的體驗的感受,所以人類就有可能從業障習氣的境界當中,逆流而上,返本歸真。這就是為什麼唯有人類可以修行的原因,知道嗎?因為人類有智識,因為人類的智識,是接近於智慧的。只有這麼一條,只有這麼一點,人類是跟神佛接近的。

 

但是人類永遠不可能,帶著人體,帶著人的自我感受,在人的靈魂境界當中,體驗到那安寧、純潔、祥和的慈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絕無可能的事情。就像是那個蛆呀,不可能夠感知到人類的這種情和慾一樣。蛆,就是單細胞生命,單細胞生命那個微生物,是不可能具有人類的情感和慾望體系的。所以它就不可能存在,人類的情感和慾望構成的人格境界,單細胞的生命不存在人格的,對吧?

 

那麼同樣的,由情慾構成的人格境界的人類,在靈魂感知力的三界範圍之內,營造出來的這種心識意識的境界的自我,是不具備感知到,神佛慈悲智慧的祥和的可能性的。這兩者是一模一樣的對比,就像是單細胞的微生物,不可能體驗到人類的情感的境界,是一個道理,人類是不可能體驗到神佛的生命的。

 

但是今天呢,在我自己安靜地,獨處了十幾天之後,在這具身心內在的心識、細胞、意識、記憶、感受當中,都不可遏制地出現了,那充滿了慈悲的,那神聖而祥和的,那純澈猶如虛空睜開眼睛的,那種沒有侷限、沒有中心、沒有起始、沒有邊界的,大智慧、大安寧的,大慈悲的普照的時候,我就知道,只有慈悲中那永恆無限的安寧,那才是真的。除了這種安詳、安寧的純生命的氣息以外,靈魂境界、認知境界、肉體境界和意識境界,全部都是生滅相續的,他並不真實存在。

 

而唯一真實的,是滲透在靈魂境界,滲透在我的肉身的感知和意識的記憶分別當中,卻不被意識的記憶分別所改變,卻不被我肉身記憶經驗的感受所蒙蔽,卻不被我的自我思慮的思量心所理解,也不被我的人格所阻礙的,那種純生命的,充滿光明的,甚至於不被純生命所侷限的那種大智慧。臨在於身心當中,無窮無盡、無來無去的那種大慈悲的祥和所籠罩、所臨在的,那種輝煌、巍峨的生命境界,那個才是宇宙萬物生命的實相。只有法界是不變的。

 

我如果今天一上來,我直接告訴你們法界的這種狀態,未來人類的這些小丑們,就會去模仿,知道吧?他們就說,「我也體會到了,我也體驗到了這種祥和,這種無念,這種離念而無念,卻滲透在一切念當中,不改變、不生滅、無取無證、無來無去的大安寧、大空性、大智慧的廣袤」,冒充這樣的人很多的。

 

他們可以冒充,你知道嗎?因為實相當中,是沒有那麼多分別,祂是很直觀的,很容易冒充的,很容易形容的。但是因為他們不是,知道吧,他們不是。如果你是的話,你一定能夠很詳細地,把前面這三重境界,全部詳細講一遍的。

 

肉身境界、認知境界、靈魂感知境界,除此之後,才是生命境界——純靈性、純生命的那種光明境界。在光明境界之內,蘊含著超越了光明,不被生命境界所拘束的,所侷限、所改變、所觸及的,臨在於光明境界,以生命來表達的,那種濃郁而祥和的慈悲,和普照萬物、無生無滅的大智慧。大智慧是無相的,人的眼睛看不到,意識無法理解,感知無法觸及,但是卻滲透在感知、意識和身心當中,無來無去、莊嚴普照的祥和,那是佛的境界,就是大菩薩的境界。

 

今天這個修行者這具身體之內,可以說是一個臨在於人間的一尊覺者了。為什麼說覺者是臨在於人間呢?因為覺者不會隨著這具身體而來,也不會隨著這具身體的死亡而死去。祂是隨著這具身體的修行,而覺醒了祂無生無滅的性質,將覺醒的道路和境界,將生命的標準和內涵,將解脫的方向與究竟智慧的義,透過這具身體傳遞給人間,傳遞給夢境當中的眾生。

 

隨著這具身體的死去,那個甦醒了的覺性,那個無生無滅,臨在於十方三世,包括人間生滅緣起的心意自我的這個大智慧,祂不會有生有滅,祂也永遠是無來無去的,所以叫「緣起」嘛。「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這是《圓覺經》上一句話,我過去非常喜歡,但是我過去並沒有達到。今天,這個修行者,確確實實達到這一步了,我才知道什麼叫「圓覺自性,非性性有」。

 

什麼叫「性」?「地水火風見識空」七大種性,祂並非是「地水火風見識空」這七大種性,但是「地水火風見識空」這七大種性當中,都蘊含著祂。祂「循諸性起」,祂隨著這個感知力靈魂境界當中的,見精的「能見」與「所見」的分別,派生在「地水火風見識空」七大種性當中,派生出來了空間與時間,派生出來了知覺眾生與認知的世界——「循諸性起」,但是在一切境界世界當中,卻無染無掛、無生無滅、無取無證、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因此一切境界,靈魂感知力當中派生出的三界六道一切境界,皆是一合相,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在靈魂感知力當中的,三界六道一切境界當中,隨著一切境界的生滅來去,卻無染無掛;隨著眾生的心意分別,卻無取無證。這個不是理解,這個是祥和安寧慈悲力的,本能的一種莊嚴。所謂的「莊嚴」就是接納一切,卻不被接納的內容、境界、分別所改變,那個叫「莊嚴」。這個是大智慧、大慈悲的,大解脫的呈現,甚至於我用「生命」都無法再描述祂了。

 

「生命」,你可以去描述靈性,靈性是永恆的,因為祂解脫了見精的「能見」與「所見」,所以祂不被時間所觸及,不被空間所侷限,所以祂是純粹的生命。祂呈現出來了無限溫暖、無限接納、無限清淨的愛,無限清淨的愛呈現出來了無限的安寧,無限的安寧呈現出來了無限的自由,無限的自由和安寧呈現出來了無限的極樂。極樂就是安寧、舒適、安全而細膩的覺受,而細膩純淨的覺受當中,沒有一個恐懼的分別,那就是純生命呈現出來,靈性永恆的、無盡的、狂喜的亢奮與極樂,那個是靈性天堂。

 

而這種「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的大智慧,在靈性天堂當中,以純光明的生命呈現,以生命呈現出來無盡的光明。這個光明本身的性質,卻是那無取無證、無來無去、無生無滅、普照十方的大覺性。

 

這種大覺性,在人世間這具身體的,感知、意識、自我認知和身體細胞當中呈現出來,就是那……這具身體就好像是那個火山一樣,蘊含著濃郁的那種高溫的岩漿。這種岩漿在這具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當中在噴湧,在逐漸地往細胞表層在蔓延的時候,這具身體無論是行住坐臥,在他的這個微觀的空間當中,都呈現出來那種濃郁的大智慧、大覺悟的那種生命氣息。那種生命氣息,以我人格的經驗去理解祂,那個是陌生的。那是一種極致慈悲的,融化了時間與空間,涵蓋了過去與未來的,無限慈悲的、無盡智慧的安詳感。

 

這個是我的人格——就是我心靈裡面,具有自我形象的,那種人類情慾記憶構成的人格的我,所很陌生的,但是又是我覺醒的那個清澈,無限熟悉的一種生命的特質、一種生命的氣息。也就是說,你們在寺院裡面看到佛像上那三種氣息,在這具身體當中,已經開始出現了。這個是我過去沒有想到的事,你知道嗎?

 

在這具肉身當中,在這具身體形象之內,已經出現了,那種接納一切,卻不被接納的境界和分別所觸及的,未曾改變過的莊嚴感;那種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穿透過去未來,容納了十方三世的究竟的慈悲感;那種普照微塵世界,容納蒼穹萬有,滲透在感知力靈魂境界,包容了認知與意識的自我境界,在人體細胞的每一個信息的境界當中,呈現出了那種純澈而普照的,覺性智慧的光芒的大智慧。這三者同時以深邃的、渾厚的、安寧的,那種究竟安詳的氣息,透過這具身體,在人世間呈現出來,這個是一種純生命的改變。

 

現在這具身體內,不再是一個修行當中的人,這具身體內是一個逐漸甦醒的大菩薩。當我甦醒之後,具體的感受,就「甦醒」那個地方的感受,就是特別特別類似於,我這具身體在地上蹲的時間太長了,大概蹲了有兩三個小時,現在我要站起來那一瞬間,腿很酸、很麻,我邁不開步子,你知道嗎?就說我沒有辦法現在起身走路,因為我腿蹲久了,很麻、很酸,但是,我現在知道有「腿」了,我現在知道,我有腿了,我可以走路了。

 

你們知道嗎,就是當大菩薩那種覺性智慧甦醒那一瞬間,你雖然不能夠走路,就像人腿蹲久了時間會麻、會酸一樣,但是你已經知道有可以行走的腿了。《圓覺經》上曾經講過這東西,具體的我忘了,大概意思就說是大菩薩覺醒的時候,「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還有一個,就像是人蹲久了之後腿麻的感覺,現在確確實實是這樣子,真是這樣子。

 

在這具身體之內的,那個人,那個自我的形態的記憶,那個對於七情六慾感知的記憶,對於這具身體曾經在人世間,經歷的這幾十年的記憶,構成那個自我形象,那肯定不是我,因為他是有生有滅的。而能夠看到這個心靈自我的感知力的這個「清澈」,也不是我,因為他是凝固的。而真正的我呢,也不是感知力之上,那個永恆無限的光明和純粹完整的生命,那個也不是我,因為那個是存在當中的。

 

而真正的我,是不被生命存在,卻臨在於存在當中的,那個如目光普照過去未來,接納了十方三世,容納著微塵蒼穹,在一切微塵蒼穹眾生的心意當中,臨在於分別境界之中,卻無取無捨、如如不動、清淨無礙的,大慈悲、大圓滿、大莊嚴的祥和。

 

世界,在今天這個修行者的境界當中,是一合相。也就說沒有世界,只有智慧;沒有三界,沒有六道,只有法界的慈悲。或者說,一切生滅緣起的境界現象,都是在法界的大智慧、大慈悲的生命當中,上演著眾生的夢境的追逐。而在夢境追逐的眾生的心識意識境界當中,剎那間、方寸處,皆是法界如來、大菩薩大智慧的接納與救贖。

 

一切都在當下,當下就是一切。一切都是慈悲,一切都是智慧,都在智慧當中上演著,都在智慧當中完成著,都在如來慈悲的救贖與接納當中。因此世界是一合相,因此十方三世、六道輪迴,全部都在佛的境界當中。

 

眾生覺醒生命當中,那未曾改變、不被改變,也永遠未曾失去的自己,那就是從一切境界當中,見證了不被境界所掩蓋,不被境界所觸及,不被心識所牽引的,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今天修行者已經到這一步了。

 

我不太講什麼現象,我講的都是一些過程,一些體驗。但是如果真要講現象的話,在這具身體的周邊啊,就是你們用眼睛看到的這個空間啊,實際上是你的靈魂感知力,被你的肉身限制了之後,由你的心識的確認感,派生出來的第一層障礙。你們用肉眼看到的這層空間啊,是你在人世間,這個夢境當中的一個屏障。

 

你的身體呀,離不開這層空間,是因為你的心識,形成的第一層的夢境,投射出來了你的外界,你的眼睛看到的這層空間的表現。你的心不覺醒,你的肉體就無法從這層空間當中解脫的。這個是你們現在理解不了,你們理解不了外界的這個空間,跟你的心識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當你的心醒來的時候,當你的內心的這個自我形象、自我情慾、自我記憶,開始一層一層地粉碎,一層一層地消融,直到你的自我的形象、自我的定義、自我的體驗、自我的記憶、自我的歷史、自我人格的構成,分解到最後一層的時候,當你內心的自我消融了,你外界的這層空間,自然就消融了。

 

你這具身體,構成你這具身體的微觀的生命因素當中,就不會再有構成這個空間的,你內心的那一層夢境的制約了。你的肉身就有可能,在這個空間當中,在人類眾目睽睽的眼睛當中,光化掉,消失掉。所謂的「光化」,就這個原理。

 

這層空間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類覺得這層空間很難穿越,是吧?以人類的科技,現在還認識到了,這個飛碟可以找到宇宙當中的蟲洞,從不同的空間當中,去穿梭到宇宙的其他世界當中去,覺得很了不起,覺得很偉大。

 

沒有那麼複雜的,修行者,如果真正你是一個覺悟了自心本性的修行者,你不用借助外界的飛船去穿越光速,進到蟲洞裡面去。你只要解脫了,內在自我人格的生命的這種構成,你這具身體,構成你這個身體細胞內的,層層疊疊的生命元素當中,就不再受到外在這層空間境界因素的制約,你的身體,就可以在這層空間當中走掉了,光化掉。

 

你們知道那個古代有「白日飛升」這個說法吧?一人得道,雞犬飛升,這在歷史上,尤其是漢朝很常見的。某某某修道者,帶著肉身飛上天了,這個在中國歷史典籍裡面的正史當中,是有記載的。

 

實際上原理不過如此而已,他們熄滅了,或者說他們淨化了內在這個自我的,這種構成元素了之後,就同時解脫了外面的這層肉體細胞,受到這層空間制約的因素了。因為外面的這層空間的表現形式和物理的因素,是內在的構成自我思量心的元素的具體投射而已。你改變了內在構成自我思量心的這種生命的因素,就同時解脫了外面這個空間的元素,對於你肉體細胞的制約,你就可以飛上去了。

 

但是,那個就是對於你們人類而言,他們是神仙罷了。對於你們人類而言,他們是神仙;對於真正的大菩薩和法界的神佛而言,他們跟人類沒有任何區別的,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細菌,他們連蟎蟲都算不上。那個神魔宇宙那些造物主,那些可以開天闢地的神魔,那些在法界的那種大智慧的大菩薩當中,那個是屬於昆蟲——昆蟲類的生物;而那種天人啊,帶著人體飛升的天人,包括人類,那個都屬於蟎蟲、細菌。

 

現在在這具身體周邊啊,就說當我每隔六天甦醒的時候,我首先看到的——不是我的眼睛看到的,也不是我的內心的認知看到的,而是從認知背後的感知力的靈魂境界當中,透過來了那種感知力背後純粹生命靈性,折射智慧,呈現出來的那種神聖的慈悲性、無限智慧性,透過生命力,呈現在感知境界當中的感應力。這很繞,你知道嗎?

 

你們把這個靈性宇宙啊,把靈性宇宙想像成虛空,而這個感知力呀——靈魂,你把他想像成水,這個虛空是靈性天堂,這個感知力是水,虛空之上啊,有那種無形無相的光明,那個是大智慧。大智慧呀,透過虛空被折射成了光明的具體形態。光明本身呈現出來了永恆的生命,生命折射在靈魂感知力的水當中,呈現出來了水的這種具體的,對光明的渲染。光明有了具體的感知力當中的形態,可以被眾生所認知的形態。

 

當這種可以被感知力,六道三界當中眾生認知的形態,浮現在這具身體之內的時候呢,是什麼東西呀?當大智慧的慈悲,當無生無滅、究竟祥和的那種氣息,穿透靈性天堂,在感知力的境界當中,浮現出來了感知力所折射出來的,能讓眾生認識到的境界的,那種具體的生命內涵的時候,在這具身體周圍大概……

 

用物理性的這個空間去描述吧,就在這個空間,在我們人類這空間描述的話,大概是就在距離我這具身體大概5米——以我這身體來算,5米,周邊5米,上下左右,是虛空當中的5米,上下左右前後5米的範圍之內,包括地下,5米範圍之內,他是一個圓球,是個圓球。在這個圓球之中啊,有透過靈魂感知力折射出來的,被感知力所營造出來的,生命具體的內涵。

 

那些內涵呢,就呈現出來了,大大小小的、不同的佛國世界,祂已經不是天堂;天堂是一層境界,祂是純生命的境界,祂只有一層,你知道嗎?天堂是純光明的永恆,祂沒有那種所謂的層次感,一切生命都是同一個生命的表達。而佛國世界不一樣,佛國世界是「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

 

在以這具身體為核心的,大概5米範圍之內的,就說是,物理性的距離大概5米範圍之內,這麼一個圓球啊,裡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不同形態的,但是內涵是統一的佛國的世界。小,大概只有一粒灰塵那麼大;大,大概就是一個像是乒乓球那麼大。祂是在這個5米範圍之內的,前後左右上下的、四面八方的這麼一個範圍之內,佈滿了大大小小的這種佛國世界。而一個佛國世界裡面,就蘊含著十法界,蘊含著從法界到感知力投射出來的三界六道,到三界六道當中的下三道,那個就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一個概念。

 

每一個世界當中,都有十法界的完整的投射,但是祂卻是大小不同。而不同大小的佛國世界裡面的,眾生的形態和法的標準、表現、內涵、境界,都是大相徑庭,完全不同的。有的世界是非人類的世界,有的世界是半人半獸的世界,有的世界是純天人的世界,有的世界是類似於像人類這樣的世界,有的世界還有外星人的世界。你們很難想像吧?

 

地外文明的世界,有的世界是,他們運用的科技,是以水作為動能,他們用的那個水,就類似於地球上的汽油一樣;有的世界的三界六道當中,跟人類平級的生命,他們是帶翅膀的,他們可以飛的,但是他們也會有人類一樣的七情六慾,他們也會交配,也要結婚談朋友,也有這個七情六慾,也有這個男歡女愛,也有這個恩怨情仇,但是他們長著翅膀,可以飛。

 

所以說我就覺得,對於覺醒的一個尊者來說,這具身體不是那麼很重要的。因為在其他世界裡面,就是曾經的那個覺醒的我,在不同的世界當中,也有曾經的我的記憶、我的身體,包括這一世我這身體和這個身體之內的自我,只不過是那個究竟解脫、大慈悲、祥和的那個尊者,投射在靈魂感知力當中,在這個片段,在這個時空當中的一抹錯覺而已。現在我是那個覺醒的尊者,而不是人世間的這一抹錯覺。

 

你們就是錯覺,你們就是錯覺的沉淪。什麼叫「活著」?你們的活著,人類的活著,是錯覺在夢境當中延續的片段。你們所謂的「死亡」,是這個錯覺,脫離開錯覺營造境界,進入到短暫黑暗的一瞬分別。

 

你們所說的「死亡」,根本就不存在的;你們所說的「死亡」,只是你的自我的靈魂的這種……就說是你的自我的思量心啊,脫離開身體之後,那個極短時間之內的,一種分別的錯愕而已。靈魂不存在死亡的,死亡的只是你的身體而已,靈魂不存在死亡的。

 

所以說,你們覺得這個好像說是挺欣喜的啊,哼,靈魂不存在死亡,這個才可怕呢,知道嗎?如果你這具身體的死亡,就一死就死了,一了百了了,那個沒事,知道吧?也痛苦就痛苦那麼一下嘛。

 

可怕的是你死不了,可怕的是你這具身體結束了之後,你內心的這個思量心的自我,他不會死的。他會繼續延續著他內心的焦灼、內心的困惑、內心的恐懼、內心的仇恨和內心的惦記,繼續將你靈魂感知力,帶入到他思量心所營造的,習氣所熟悉的境界當中,那個就是永無終止的輪迴。

 

也就是說,你隔幾十年,就得死一次,你隔幾十年,就要死一次,永無終止。所以說,為什麼獲得人體,獲得這個意識、智識啊,如此重要呢?因為只有在短短的這幾十年,在你擁有智識,可以破開你的心靈感知體驗境界的,這個剎那即逝的窗口期,你有從生死洪流,從感知力的汪洋滄海的,這種不可逾越、不可能逃離的境界當中,能夠脫離開你感知力的境界,超越你見精的「能見」與「所見」的分別,進入到那永恆無限,終極的生命當中去。

 

進入到生命,你就不再被「見」與「所見」的見精所牽引,你就等於說進入了法界了。進入到靈性天堂,你是屬於完整生命的時候,就不存在生和死的約束了。進入到靈性天堂,你回歸到圓滿如一的完整光明生命的那一刻,生與死就跟你沒有關係了。

 

下一步,就是你在純生命的,無限的、永恆的光明當中,甦醒那無生無滅大智慧的過程了。靈性天堂是法界的幼兒園,進去了之後,你就是神了。靈性天堂,一旦進去你就是神了,真正的神靈,不再是三界內的神靈,是屬於真神的行列了。

 

人活這一輩子呀,怕的不是你的死亡,怕的是你不能在自我活著的體驗當中,覺醒這個自我並非是你自己,這個是最可怕的事情。你的心,你的這具身體之內,這個意識之下,那個跟你的身心意識同在,但是跟你的身心意識並不同步的那個自我,那個自我思量心,那個是你所謂的自己,但是卻是你生和死的根本。

 

你不能將內心的這個自我,將他淨化,將他分解,將他透明,將他消融掉,你的靈魂感知力,一定會被這個自我牽動。牽動,那就是輪迴;牽動,那就是投胎;牽動,那就是生;被牽動的境界,那就是所謂的「人生」。

 

當因緣到頭的時候,開始分解的時候,那就是隨著這具身體的死亡,那個你的內心的自我,他又要去尋找。身體死亡的那個時候,你的自我感,他會很錯愕、很恐懼,因為他一直認為這個身體是自己麼。當他真的知道,當他感覺到,這具身體分解了之後,他經歷了很短暫的那個幾秒鐘、十幾秒鐘的,那種痛苦、迷茫、煎熬和絕望之後,他發現自己並沒有死掉的時候,他會要本能地尋找,能讓他的這個自我感覺到安定、踏實的,那種概念儲存的經驗與感受凝固的境界。那就叫「輪迴」了,那又叫「投胎」了,那個過程叫「中陰身」。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死亡,死亡對於你來說,就好像是進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樣,你會很無助,很迷茫,有點恐懼,僅此而已,但是你不會痛苦。你都死掉了嘛,哪有什麼痛苦可言。但你在脫離開身體的,在你這個自我內心,這個認知的自我啊,自我的這個思量脫開身體那一瞬間,你會體驗到,不被你的身體所束縛的,不被你的意識和自我認知的這個心靈所束縛的,那種極盡完美的安詳,極盡自由的喜悅,還有那種無盡純淨的光明,照到你身上。

 

在那一瞬間,如果你能抓住那一瞬間,這個叫「中有成就」。但是你做不到的,因為你平常沒有修行,你不知道那個地方才是你自己。你並不知道,透過你靈魂感知力,照在你的自我的思量心當中那一束光,那個才是你生命真正的自己。你會繼續去被你心底裡面,對自我的執念,對自我的愛護,對自我慾望的執著,牽動著你的自我的認知,將感知力重新拉回到具體的境界當中去。那個境界,要麼是天道,要麼是人道,要麼是地獄道、餓鬼道,反正就六道輪迴,你繼續去輪迴去了。

 

今天我重申一點啊,你們或許一世達不到,進入靈性天堂的那種程度,但是我為什麼要讓人們不斷地去學法呢?學法,聽錄音啊,目的不是讓你去獲得什麼知識,不是讓你去理解什麼概念,你理解概念沒有用處的,因為那些……我只是用概念講出來了天堂和法界的,人類的境界當中的,能夠被人類所認知和感受的一種折射,而真實的法界,是無法被折射的;真實的生命的靈性天堂,也無法被人類骯髒低下、狹隘的心識與意識的自我人格所理解的。

 

我讓你們海量學法的目的,是為了熟悉這具聲音背後,所攜帶的那無盡的光明、那無限的溫暖、那無邊無盡的慈悲和那寂靜安寧的祥和。目的是培育你們細胞當中,對於祥和、安寧、純潔的生命之光的熟悉。

 

當你們的心靈的自我的這種思慮呀,脫開你的身體的那一瞬間,那種你平常學法時候,形成那種安寧的、純澈的光明,祂就會照到你的思量心的這個自我體驗當中來。那個時候你就跟著光走,就有可能進入到靈性天堂。

 

如果你要是對於自己的自我的認知、自我的感受,大過了對於真理的愛,對於真理的渴望,對於真理的虔誠,那麼當那束光,打到你身上的時候,照耀你的靈魂人格自我的思量心的時候,你依舊會維護自己自我人格,而拒絕光明的時候,那麼那個光明就會隱退。你自我人格維護的體驗經驗,自我人格維護的自我細念,他就會慢慢地清晰起來,慢慢地具體起來,形成你的靈魂眼前看到的那個境界,那個境界往往就是天道。因為你畢竟學了佛法。

 

講法的這個人,從今天開始不再是人類,不再是修行當中的人,而是一個在還原著究竟悲能的大菩薩。今天這具身體之內,不再是人,而是真神。所以真神所說的話,背後帶的不是境界,而是穿透境界的生命之光,而是不被生命之光所侷限的,臨在於當下,穿越了過去未來,又涵蓋了十方三世的,普照無礙的莊嚴慈悲。

 

所以今天的修行者講法,有淨化靈魂、超度靈魂、解脫靈魂的能力,只要你信,就可以得到救贖。就怕的是你,對自我的維護,大過了對於真理的虔誠。

 

如果你對於真理的虔誠,虔誠到了只為真理而存在,只為真理而活,而忘卻自己的時候,那麼當你的人格自我的思量心,從你的這具身軀內脫開那一瞬間,你平常學法形成那種純澈、安寧、純潔、無私、安全、溫暖的體驗,瞬間就會以光明的形態,照耀到你的這個人格的思量心當中,你就跟著你平常學法時候熟悉的,已經很熟悉的,形成的這種純淨純澈的生命溫度、溫暖的光明去走,最低最低是在天道當中,在那個地方一待,可能就是多少萬年。

 

不要說你們學法的人了,今天在人世間的普通的凡夫俗子,他今天見到了,在人世間宣法的大菩薩的這個肉體形象,他沒有說任何誹謗的話,而是頂禮讚歎。他這一讚歎,可以保證他的人格的這個思量心,三世,三世不入輪迴,在天上。三世很短啊,咱們往大了說,三百年吧,就是因為這一句讚歎,他可以往生在欲界的天上,三百年不入輪迴,更何況你們呢?

 

現在在這具身體之內啊,我跟你們講的,就是大小不一那種佛國的世界呀,千奇百怪,你知道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什麼樣的生命都有,什麼樣的生命都有。但是還有更多的,更多的是那種佛國世界裡面的,跟人類平級的生命,他是一種……他們的身體,就說有一部分,不是有幾個啊,是在整個這個大的宇宙範圍之內,整體的這個佛的境界之內,祂不是有一些琳琅滿目,有大小不一的佛國世界嘛,這大小不一的佛國世界,祂統一的性質,都是那個悲能呈現出來的智慧生命的歷史,每一個世界都是那個大智慧悲能走過的痕跡。

 

具體地講的話,我今天講不出來,今天我達不到悲能那種程度,我沒有辦法去細說,祂是怎麼形成,因為我今天達不到那個高度。我只能站在一個大菩薩的角度,大菩薩的高度,去說那些世界的形成。

 

有一部分世界的,跟人類相同境界的,那一層空間當中,那一層世界當中,那些世界的眾生啊,生命,是那種半透明的、發著光的。但是這部分世界的話,祂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個範圍,就說這一個範圍之內的生命,他都是這樣的形態的。

 

哎呀,就說是,我剛才跟你們講的這個空間的概念,這個空間的概念的話,人類很難去理解。我跟你們說一下空間啊,我跟你們說一下這個佛國世界的空間,是怎麼樣子的。我盡量簡短地說,你們能聽懂多少聽懂多少。

 

我們眼前看到了這個空間,這個是我們的眼睛,我們的眼睛呈現出來的光的折射,是吧?因為有光嘛,因為有光的折射,我們的眼睛才看到了,一個所謂的被光所折射出來的空間。實際上這個空間呢,他是由我們的心靈的認知,聚合我們的意識,形成的一層理解。外界的這個空間,光折射的空間,是我們心識的理解。記住了,這是第一個基礎概念:空間是理解,是心識的投射,透過我們的意識,聚合我們的眼睛,而形成了我們眼前的這麼一個境界,這是一個基礎。

 

你們要聽清楚了,我要講空間,必須得要從一個基礎給你們講,你們的意識才能夠理解空間。空間本身啊,他是心識的理解,而理解本身,在生命當中,他是屬於錯覺。生命本身是沒有錯覺的,也就是說,在純生命的、純靈性的無限當中,是沒有空間可以立足的。任何對空間的理解,就投射來了空間的對境,就已經是在「見」與「所見」的生滅相續之中了。

 

人類的認知,人類的意識,他一定是基於A點的記憶,而對於B點的理解。我們有了對於這層空間的理解,我們確認了我們現在眼睛能看到了外界的這層空間,我們才可以推論,有其他的時空存在,是這樣子的吧,對不對?

 

我們因為心底裡面確認了,有一個存在的身體,才有一個這個身體,所能看得到的外界的空間,對吧?那麼,從我們內心的認知,確定了我們這個身體是存在的那一瞬間,那一瞬間的確定開始,到我們的確定攀緣我們的意識,攝取我們的眼根的光線,投射出來我們空間的整個過程當中,所經歷的整個過程,他是時間。

 

從我們的心靈認知到意識,到意識攝取我們的眼根折射的光線,投射出來我們外在空間的這個具體狀態,中間的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時間」,對吧?在認知與意識之間,在認知,我心靈認知,確認了我這身體是存在的之後,這個「確認」去攀緣我的意識,意識和認知之間相互熟悉的整個過程當中,這個就是時間。而時間流動的每一個節點的橫切面,就是不同的空間。

 

就像一根魚刺一樣,它有一根軸線,有一個魚的脊椎骨,它有旁邊的刺,每一剎那的那個節點,就會橫截出來了,那個心靈認知,對於所認知時間……就心靈認知,在認知逐漸形成時間線的每一個節點當中,就有認知拓展出來的,對於感知的熟悉的經驗,那個經驗就是不同的空間。這是我能夠用你們人類所能夠理解的、熟悉的概念,用線性的概念,給你們講空間的概念。

 

好了,你們把空間和時間,想像成一根魚刺,就像一個魚的脊椎骨。這個脊椎骨的這條軸線,稱為時間;在軸線的,在時間經歷的每一個節點當中,橫向出來的魚刺,就是不同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不是一層魚刺,可不是同等境界的魚刺,構成了一個魚的框架結構,而是……

 

哎呀,再往下,我就沒法講了,因為那一根魚刺,在派生出那一根魚刺的……這不是從A點到B點,從認知到意識是一個軸線嗎,是一個魚的脊樑骨嗎?從認知開始,認知到意識的中間,他不是時間嗎?從時間開始的認知到意識的整個過程當中的,每一剎那的節點上,不是有這個認知對於感知的細膩的分別,派生出來的空間嗎?

 

而這個派生出來的空間,可不是由認知的,那一層認知構成的空間的感知,形成的細膩空間的境界。而是,構成認知的極其細膩的細念與習氣,在那個一剎那間,同時派生出來了,那個魚刺,那個橫向魚刺下面蘊含的,無限量的、微觀的,這種空間的派生與延續。

 

就說是,一條魚,魚的脊椎骨是時間,魚的這種橫向是空間。可是在空間形成那一瞬間,在空間之內,還有構成這個空間的,無限細膩的空間存在。而無限細膩的空間當中,還有那個空間當中,有他們構成魚的這個脊椎骨的那一條主線的延伸。所以他整個空間是,一層空間當中就蘊含著無限量的,三界六道無限世界和無限時間的拓展。

 

換句話說,我再跟你們說一句,你們人類所永遠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三界六道的時間,他是個閉環。閉環,從見精所派生出來,「能見」與「所見」的那一剎那,過去和未來的一切,都已經完成了。就包括我剛才說的,從認知,從我的靈魂感知力,形成了對身體認知的那一瞬間的確定開始,到「確定」開始攀緣我的意識,形成具體分別概念的整個時間線。當中派生出來了認知到意識過程當中,無限龐雜、無限細膩、無限深邃的,三界六道的,欲界和色界的這些空間的時候……

 

你們聽我講好像他是在不斷派生的,是吧?實際上在見精開始分別「所見」,而投射出來空間與時間那一瞬間,在最初的那一瞬間,在最初那一念分別當中,就已經完整投射出來了,這根魚骨頭的,從認知到意識整個過程當中的每一步。只是我現在給你們在演化著他的淨化過程,實際上在未來,他的淨化過程已經完成的那個結果,就在未來那個時間點上,他已經存在了,只是現在我在給你們解釋。

 

而他已經存在的那個點,可不是一個點,而是那個點當中蘊含著,整個三界六道無限空間和時間,所有已經演化完的、正在演化的和過去未來的所有時間、世界的流速,所有不同大小世界的,不同靈魂境界呈現出來世界的內涵,以及那個內涵境界世界的,時間的派生與流速,全部都已經完成了,早就完成了,只是身在其中的眾生不知道而已。

 

就像現在,此時此刻,跟你們講法的,早已不再是那個修行當中的人,而是那個無生無滅,臨在於三界六道微塵蒼穹,包容過去未來,祥和的慈悲,承載著眾生靈魂的那個大菩薩。那個祂沒有生滅,可是具體表現在我這個人當中,我在給你們講法、講道路、講境界,可是在這具人體的背後,在那個究竟覺醒的慈悲祥和之中,這件事情早就結束了,或者說這件事情就沒有發生過,你們能想到嗎?

 

這件事情,就在人類這個境界當中,今天出現一尊覺者,統攝東西方的文明,為地上的人類留下一條解脫死亡的道路——回歸天堂的聖光之路,這件事情已經完成了。可是在究竟智慧的法界,這件事情就沒有發生過,你們能想像嗎?

 

在智慧的境界和內涵當中,這件事情已經完成了;在超越境界內涵的平安當中,他就從來沒發生過。也就是過去未來,在沒有發生過的慈悲當中,他是一合相;而發生的一切,全部都是慈悲心,呈現出來的如意智慧。目的是為了接引無明眾生,回歸到「祂」永恆無限的,圓覺普照的悲能本性當中。這個就是佛以大事因緣,而現世間。

 

我現在給你們講的東西,已經不再是人類的道理,也不是什麼法理,而是一種真實的生命。我就是感覺到欣慰的一點是:神佛才是真實的,而真實的永遠不會變易,真實的永遠不會消失;真實的會被虛妄的掩蓋,但是虛妄卻永遠無法改變真實。所以說,我們只需要在虛妄的身心自我的業障當中,去覺醒那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本來面目,就可以了。修行不是為了獲得,修行不是為了改變,修行是為了在一切生滅改變當中,去體驗那未曾改變、不被改變,甚至於不被改變所獲得的大解脫。

返回
頂部